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联系 | 第17-28页 |
2.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概述 | 第17-20页 |
2.1.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7-19页 |
2.1.2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现条件 | 第19-20页 |
2.2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阐释 | 第20-24页 |
2.2.1 毛泽东:德智体全面发展 | 第20-21页 |
2.2.2 邓小平:培育“四有”新人 | 第21-22页 |
2.2.3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 第22页 |
2.2.4 胡锦涛: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第22-23页 |
2.2.5 习近平:中国梦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第23-24页 |
2.3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 | 第24-28页 |
2.3.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2.3.2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一致性 | 第25-26页 |
2.3.3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路径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8-35页 |
3.1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现状 | 第28-30页 |
3.1.1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取得的成果 | 第28-29页 |
3.1.2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3.2 阻碍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3.2.1 社会原因 | 第30-31页 |
3.2.2 高校原因 | 第31-33页 |
3.2.3 学生自我原因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新对策 | 第35-48页 |
4.1 突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人”的地位 | 第35-37页 |
4.1.1 了解大学生的精神需要 | 第35-36页 |
4.1.2 重视大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 | 第36-37页 |
4.1.3 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 第37页 |
4.2 以人为本,通过提升大学生内在素养,促进创新素质培养 | 第37-42页 |
4.2.1 更新教育理念,激发创新意识 | 第38-39页 |
4.2.2 优化知识结构,奠定创新基础 | 第39页 |
4.2.3 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创新勇气 | 第39-40页 |
4.2.4 强化问题意识,养成科学精神 | 第40-41页 |
4.2.5 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实践能力 | 第41-42页 |
4.3 创造全面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创新素质培养 | 第42-48页 |
4.3.1 建立鼓励创新的人才评价体系与制度 | 第42-43页 |
4.3.2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 第43-44页 |
4.3.3 建设一支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 | 第44-45页 |
4.3.4 加强鼓励创新的校园和社会文化建设 | 第45-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