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心理剧对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干预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8-16页
    1.1 心理剧第8-11页
        1.1.1 心理剧的概念第8-9页
        1.1.2 心理剧的基本要素第9页
        1.1.3 心理剧的特点第9-10页
        1.1.4 心理剧疗法在国内外的应用和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 自尊的研究第11-16页
        1.2.1 自尊的概念与发展第11页
        1.2.2 自尊的发展趋势与特点第11-12页
        1.2.3 自尊的影响因素第12-13页
        1.2.4 自尊的结构模型第13-14页
        1.2.5 自尊稳定性第14-15页
        1.2.6 自尊的干预研究第15-16页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第16-18页
    2.1 问题提出第16页
    2.2 研究思路第16-18页
        2.2.1 研究目的第16-17页
        2.2.2 研究意义第17页
        2.2.3 研究步骤第17-18页
第3章 初中生自尊的发展特征第18-33页
    3.1 研究目的第18页
    3.2 研究假设第18页
    3.3 研究方法第18-19页
        3.3.1 研究对象第18页
        3.3.2 研究工具第18-19页
        3.3.3 数据收集第19页
        3.3.4 数据分析第19页
    3.4 研究结果第19-31页
        3.4.1 自尊水平与自尊稳定性的发展特点第19-23页
        3.4.2 自尊水平与自尊稳定性的相关关系第23-26页
        3.4.3 自尊与自尊稳定性的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第26-31页
    3.5 讨论第31-33页
        3.5.1 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发展第31-32页
        3.5.2 初中生自尊稳定性的发展第32页
        3.5.3 初中生自尊水平与自尊稳定性的相关第32-33页
第4章 心理剧技术对低自尊初中生的干预第33-49页
    4.1 研究目的第33页
    4.2 研究假设第33页
    4.3 研究方法第33-40页
        4.3.1 研究对象第33页
        4.3.2 研究工具第33-34页
        4.3.3 研究设计第34页
        4.3.4 干预方案第34-36页
        4.3.5 干预过程第36-40页
        4.3.6 数据处理第40页
    4.4 研究结果第40-46页
        4.4.1 干预组与对照组自尊各维度前测、中测与后测的得分情况第40-41页
        4.4.2 干预组与对照组自尊各维度的变化情况第41-44页
        4.4.3 干预组与对照组两个阶段自尊进步水平的比较第44页
        4.4.4 低自尊稳定组和高自尊稳定组在干预中的变化比较第44-45页
        4.4.5 团体干预有效性的分析第45-46页
    4.5 讨论第46-49页
        4.5.1 心理剧对低自尊初中生的干预效果分析第46-48页
        4.5.2 心理剧对低自尊稳定性与高自尊稳定性初中生的干预效果分析..第48-49页
第5章 结论与反思第49-51页
    5.1 结论第49页
    5.2 研究创新点第49-50页
    5.3 研究不足第50页
    5.4 研究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1第54-57页
附录2第57-58页
致谢第58-60页
附件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指导家庭教育对中职学生抑郁状况的干预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人文美感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