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油膜厚度测量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8页 |
1.2.1 估算法 | 第12-13页 |
1.2.2 测量法 | 第13-18页 |
1.3 课题背景与论文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基于差分激光三角法的海面油膜厚度测量原理 | 第20-28页 |
2.1 激光三角法基本原理 | 第20-22页 |
2.2 基于斜射式的差分激光三角法油膜厚度测量原理 | 第22-24页 |
2.3 基于直射式的差分激光三角法油膜厚度测量原理 | 第24-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浮标式油膜厚度测量传感器设计 | 第28-39页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8-29页 |
3.2 光路系统设计 | 第29-34页 |
3.2.1 光路系统参数分析 | 第29-33页 |
3.2.2 光路系统结构 | 第33-34页 |
3.3 数据处理模块 | 第34-35页 |
3.4 数据通讯模块 | 第35页 |
3.5 电源模块 | 第35-36页 |
3.6 浮标壳体与采样池 | 第36-37页 |
3.7 上位机软件 | 第37-38页 |
3.8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油膜光斑图像中心提取算法 | 第39-71页 |
4.1 光斑图像特征分析 | 第39-46页 |
4.1.1 不同材料同一厚度的光斑图像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4.1.2 不同材料同一厚度不同时刻的光斑图像对比分析 | 第41-43页 |
4.1.3 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的光斑图像对比分析 | 第43-46页 |
4.2 光斑图像的预处理 | 第46-51页 |
4.2.1 光斑图像滤波 | 第46-49页 |
4.2.2 图像分割 | 第49-51页 |
4.3 光斑中心提取方法 | 第51-55页 |
4.3.1 形心法 | 第51-52页 |
4.3.2 质心法 | 第52页 |
4.3.3 互相关方法 | 第52-53页 |
4.3.4 拟合法 | 第53-55页 |
4.4 不同方法对实际光斑的处理结果与分析 | 第55-67页 |
4.4.1 形心法及改进方法 | 第56-58页 |
4.4.2 质心法及改进质心法 | 第58页 |
4.4.3 高斯拟合法及改进方法 | 第58-63页 |
4.4.4 基于互相关的改进高斯拟合算法 | 第63-67页 |
4.5 不同方法对光斑中心提取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 第67-69页 |
4.6 石油样品的光斑图像中心提取结果 | 第69-70页 |
4.7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系统集成与标定 | 第71-85页 |
5.1 系统集成与常规环境测试实验 | 第71-75页 |
5.1.1 整机集成与调试 | 第71-72页 |
5.1.2 常规实验测试 | 第72页 |
5.1.3 姿态测试 | 第72-75页 |
5.2 系统标定 | 第75-84页 |
5.2.1 系统标定方法 | 第76-77页 |
5.2.2 系统标定实验 | 第77-84页 |
5.3 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海面油膜厚度测量传感器性能测试 | 第85-98页 |
6.1 实验室水池内的性能测量实验 | 第85-93页 |
6.1.1 实验目的 | 第85页 |
6.1.2 实验器材与条件 | 第85-86页 |
6.1.3 测量精度表示及大误差剔除方法 | 第86-87页 |
6.1.4 测量下限验证和薄样品测量能力验证实验 | 第87页 |
6.1.5 测量上限验证与测量精度分析实验 | 第87-90页 |
6.1.6 石油样品油膜厚度测量实验 | 第90-93页 |
6.2 浮标式海面油膜厚度测量样机实海况试验 | 第93-97页 |
6.2.1 浮标式海面油膜厚度测量样机人工投放试验 | 第93-95页 |
6.2.2 浮标式海面油膜厚度测量样机机载投放试验 | 第95-97页 |
6.3 小结 | 第97-9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98-99页 |
7.2 展望及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