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9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四)赤峰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1.历史价值 | 第12页 |
2.文化价值 | 第12页 |
3.精神价值 | 第12页 |
4.和谐价值 | 第12-13页 |
一 赤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 第13-23页 |
(一)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简述 | 第13-18页 |
1.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四级名录体系建立 | 第13-14页 |
2.赤峰地区已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14-18页 |
(二)赤峰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 第18-23页 |
1.赤峰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文化背景 | 第18-19页 |
2.赤峰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况 | 第19-21页 |
3.赤峰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状 | 第21-23页 |
二 赤峰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 | 第23-29页 |
(一)影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发展的因素 | 第23-27页 |
1.内部因素 | 第23-25页 |
2.外部因素 | 第25-27页 |
(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临的困境 | 第27-29页 |
1.缺乏规范的传承体系 | 第27-28页 |
2.传承基础薄弱,人才培养滞后 | 第28页 |
3.面临的其他问题 | 第28-29页 |
三 赤峰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 | 第29-36页 |
(一)准确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 第29-31页 |
1.注重真实性原则,确保民间音乐的真实展现 | 第29-30页 |
2.把握整体性原则,形成“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整体保护关系 | 第30-31页 |
3.谨遵传承性原则,多方面创造非遗传承有利条件 | 第31页 |
(二)完善赤峰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 | 第31-33页 |
1.加强管理机制保障 | 第31-32页 |
2.健全传承人保护措施 | 第32页 |
3.推动学校教育机制 | 第32-33页 |
(三)传承途径探索与创新 | 第33-36页 |
1.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对民间音乐进行大力宣传 | 第33-34页 |
2.建立非遗传承志愿者保护团队,对传承人定期进行跟踪采访 | 第34页 |
3.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形化利用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