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理论探析 | 第14-32页 |
第一节 生活化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一、生活化教学的历史发展 | 第14-15页 |
二、生活化教学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三、生活化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第二节 化学生活化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4-26页 |
一、生活与生活化 | 第24页 |
二、生活化教学 | 第24-26页 |
三、化学教学生活化 | 第26页 |
第三节 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6-32页 |
一、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 第26-27页 |
二、瑞士教育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 | 第27-28页 |
三、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 | 第28-29页 |
四、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第29页 |
五、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 第29-30页 |
六、STS教育理念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原则与策略 | 第32-42页 |
第一节 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 第32-33页 |
一、主体性原则 | 第32页 |
二、生活性原则 | 第32页 |
三、科学性原则 | 第32页 |
四、探究性原则 | 第32-33页 |
五、开放性原则 | 第33页 |
六、合理性原则 | 第33页 |
第二节 高中化学化合物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 第33-42页 |
一、教学导入生活化 | 第33-34页 |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 第34-38页 |
三、教学形式生活化 | 第38-39页 |
四、教学作业生活化 | 第39-42页 |
第四章 高中元素化合物生活化教学模式建构及案例分析 | 第42-52页 |
第一节 生活化教学模式建构 | 第42-43页 |
第二节 生活化教学案例分析 | 第43-52页 |
案例一、《镁的提取及应用》教学设计 | 第43-47页 |
案例二、《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 第47-52页 |
第五章 生活化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 第52-76页 |
第一节 实施效果分析 | 第52-70页 |
一、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52-53页 |
二、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 第53-70页 |
第二节 学生学习行为分析观察 | 第70-73页 |
第三节 学生访谈调查分析 | 第73-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第76-78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76-77页 |
一、归纳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原则 | 第76页 |
二、初步构建生活化教学的框架 | 第76页 |
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效果及对学生的影响 | 第76-77页 |
第二节 反思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