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3.1 少年儿童 | 第11页 |
1.3.2 校外资源 | 第11页 |
1.3.3 新型少儿艺术教育 | 第11-12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1.4.1 认知发展阶段论 | 第12-13页 |
1.4.2 儿童中心论 | 第13页 |
1.4.3 多元智力理论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6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6.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6.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第2章 校外资源下的新型少儿艺术教育在国内的发展 | 第18-25页 |
2.1 “新”奠定了新型少儿艺术教育发展的基础 | 第18-21页 |
2.1.1 科技的进步促进我国新型艺术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第18-19页 |
2.1.2 体验式的学习激发了少儿学习新型艺术的热情 | 第19页 |
2.1.3 国家的新政策加速新型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 | 第19-20页 |
2.1.4 对新专业的未来期盼助力新型艺术教育的发展 | 第20-21页 |
2.2 校外资源在新型少儿艺术教育中的优势 | 第21-22页 |
2.2.1 培训效益高 | 第21页 |
2.2.2 选择范围广 | 第21页 |
2.2.3 教学设备先进 | 第21-22页 |
2.3 新型少儿艺术教育的作用彰显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 第22-25页 |
2.3.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 第22-23页 |
2.3.2 以体验式学习为标杆,适应学校教学改革 | 第23页 |
2.3.3 促进与新型少儿艺术教育相关联的产业发展 | 第23-25页 |
第3章 校外资源下的新型少儿艺术教育的问题分析 | 第25-31页 |
3.1 访谈情况分析 | 第25-27页 |
3.2 对存在问题的讨论 | 第27-31页 |
3.2.1 办学缺少合作 | 第27-28页 |
3.2.2 外部监管不够 | 第28页 |
3.2.3 教师素质欠缺 | 第28-29页 |
3.2.4 资源分配不均 | 第29-31页 |
第4章 新型少儿艺术教育在国外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 | 第31-36页 |
4.1 新型少儿艺术教育在美国的发展 | 第31-33页 |
4.1.1 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31页 |
4.1.2 美国校外辅助项目 | 第31-32页 |
4.1.3 对我国校外新型少儿艺术教育的借鉴 | 第32-33页 |
4.2 新型少儿艺术教育在新加坡的发展 | 第33-36页 |
4.2.1 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33页 |
4.2.2 新加坡课程辅助活动 | 第33-34页 |
4.2.3 对我国校外新型少儿艺术教育的借鉴 | 第34-36页 |
第5章 校外资源下的新型少儿艺术教育的对策 | 第36-41页 |
5.1 注重政府、社会、学校三方的融合 | 第36-37页 |
5.2 建立起科学的监管制度 | 第37-38页 |
5.2.1 加强对校外新型艺术教育机构的监管 | 第37-38页 |
5.2.2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 第38页 |
5.3 提高培训教师的素质 | 第38-39页 |
5.3.1 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检查 | 第38页 |
5.3.2 通过政府的引导促进校外教师素质提高 | 第38-39页 |
5.4 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 | 第39-41页 |
5.4.1 国家要加大对落后地区教育的支持 | 第39-40页 |
5.4.2 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寻求校外合作 | 第40-41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41-4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1页 |
6.2 研究反思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A 7家校外资源下的少儿艺术教育机构电话访谈记录整理 | 第46-53页 |
附录B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 | 第53-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