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Summary | 第3-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1.2 远红外干燥技术的介绍 | 第10-11页 |
1.2.1 远红外辐射干燥的原理 | 第10-11页 |
1.2.2 远红外辐射干燥的特点 | 第11页 |
1.3 超声波技术的介绍 | 第11-12页 |
1.3.1 超声波技术在食品干燥中应用的机理 | 第11-12页 |
1.3.2 超声波技术的特点 | 第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4.1 胡萝卜干燥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2 远红外干燥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3 超声波技术在食品干燥中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6.2 试验研究的流程图 | 第19-20页 |
第2章 胡萝卜切片远红外干燥特性试验 | 第20-2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2.1.2 试验材料及预处理方法 | 第21页 |
2.2 试验指标的测定 | 第21-22页 |
2.2.1 干基含水率的测定 | 第21页 |
2.2.2 水分比的测定 | 第21-22页 |
2.2.3 干燥速率的测定 | 第2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2.3.1 干燥温度对远红外干燥特性的影响 | 第22-24页 |
2.3.2 切片厚度对远红外干燥特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3 辐照距离对远红外干燥特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胡萝卜切片远红外干燥数学模型 | 第27-34页 |
3.1 远红外干燥数学模型的介绍 | 第27-28页 |
3.2 胡萝卜切片远红外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8-31页 |
3.2.1 干燥模型的选择 | 第28-30页 |
3.2.2 干燥模型拟合的效果 | 第30-31页 |
3.3 模型中水分扩散系数的确定 | 第31-32页 |
3.3.1 水分有效扩散系数的介绍 | 第31-32页 |
3.3.2 水分有效扩散系数的数据分析 | 第32页 |
3.4 模型中干燥活化能的确定 | 第32-33页 |
3.4.1 干燥活化能的介绍 | 第32页 |
3.4.2 物料干燥活化能的分析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33-34页 |
第4章 超声预处理对远红外干燥特性的影响 | 第34-4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4.1.1 试验原料 | 第34页 |
4.1.2 试验仪器 | 第34-35页 |
4.1.3 预处理方法 | 第35页 |
4.1.4 超声预处理参数的选择 | 第35页 |
4.2 试验指标的测定 | 第35-36页 |
4.2.1 干基含水率的测定 | 第35页 |
4.2.2 水分比的测定 | 第35页 |
4.2.3 干燥速率的测定 | 第35页 |
4.2.4 复水比的测定 | 第35-3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4.3.1 超声时间对胡萝卜切片远红外干燥特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4.3.2 超声功率对胡萝卜切片远红外干燥特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3 超声频率对胡萝卜切片远红外干燥特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胡萝卜切片远红外干燥工艺优化 | 第41-54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1页 |
5.1.1 试验原料 | 第41页 |
5.1.2 试验仪器 | 第41页 |
5.1.3 预处理方法 | 第41页 |
5.1.4 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 | 第41页 |
5.2 试验指标的测定 | 第41-43页 |
5.2.1 干基含水率测定 | 第41页 |
5.2.2 湿基含水率的测定 | 第41-42页 |
5.2.3 平均干燥速率的测定 | 第42页 |
5.2.4 复水比的测定 | 第42页 |
5.2.5 感官特性的评定 | 第42-43页 |
5.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3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43-53页 |
5.4.1 响应面试验设计与结果 | 第43-45页 |
5.4.2 回归模型建立及显著性分析 | 第45-47页 |
5.4.3 响应面分析 | 第47-51页 |
5.4.4 胡萝卜切片远红外干燥工艺优化 | 第51页 |
5.4.5 验证试验 | 第51-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总结 | 第54-55页 |
6.2 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导师简介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