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1.4.1 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4.2 产业创新系统的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1.5.1 本文的创新 | 第19-20页 |
1.5.2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相关理论概述及模型构建 | 第21-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高技术产业界定及其特点 | 第21页 |
2.1.2 产业创新系统的内涵 | 第21-22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2.2.1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2页 |
2.2.2 三螺旋理论 | 第22-23页 |
2.3 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模型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3.1 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3.1.1 生产经营情况分析 | 第25-26页 |
3.1.2 R&D及相关活动情况分析 | 第26-28页 |
3.2 不同省份投入产出现状分析 | 第28-33页 |
3.2.1 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状况 | 第28-31页 |
3.2.2 技术创新资源的产出状况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选取 | 第33-39页 |
4.1 构建高技术产业指标体系 | 第33-34页 |
4.1.1 构建指标原则 | 第33页 |
4.1.2 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选取 | 第33-34页 |
4.2 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方法选取 | 第34-39页 |
4.2.1 效率评价方法选取 | 第34-35页 |
4.2.2 三阶段DEA方法简介 | 第35-37页 |
4.2.3 三阶段DEA方法在本文的应用 | 第37-39页 |
第五章 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实证研究 | 第39-47页 |
5.1 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效率分析---第一阶段DEA分析 | 第39-40页 |
5.2 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效率分析---第二阶段SFA分析 | 第40-43页 |
5.3 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效率分析---第三阶段DEA分析 | 第43-46页 |
5.4 实证分析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促进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 | 第47-51页 |
6.1 优化产业政策,提供政策保障 | 第47页 |
6.2 强化制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 第47-48页 |
6.3 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 | 第48页 |
6.4 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度,提供人力保障 | 第48页 |
6.5 精准投入创新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 第48-49页 |
6.6 完善创新模式,加强发展产学研合作 | 第49页 |
6.7 高技术企业应不断提高创新水平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