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插图索引 | 第14-16页 |
附表索引 | 第16-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7-20页 |
1.2 选题的来源 | 第2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本文的总体框架 | 第21-22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6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4页 |
1.7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4-29页 |
第2章 部分信息下具有随机收益流的实物期权 | 第29-62页 |
2.1 消费效用无差别定价 | 第29-30页 |
2.2 具有随机收益流的自保(self-insurance)模型 | 第30-45页 |
2.2.1 假设与建模 | 第30-32页 |
2.2.2 漂移系数的滤波估计 | 第32-33页 |
2.2.3 最优化问题和随机模型的解 | 第33-37页 |
2.2.4 部分信息下收益流的净现值 | 第37-39页 |
2.2.5 确定性模型的解 | 第39-40页 |
2.2.6 隐含信息价值测算 | 第40-41页 |
2.2.7 比较静态分析 | 第41-44页 |
2.2.8 有限期自保模型 | 第44-45页 |
2.3 具有随机收益流的对冲模型 | 第45-60页 |
2.3.1 金融市场假设 | 第46-47页 |
2.3.2 基于对冲的漂移系数的滤波估计 | 第47-48页 |
2.3.3 CARA 效用函数下的解 | 第48-51页 |
2.3.4 完备市场的解 | 第51-52页 |
2.3.5 经济学启示:学习、定价、择时和对冲 | 第52-6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3章 宏观经济条件随机转换下的实物投资 | 第62-77页 |
3.1 引言 | 第62-63页 |
3.2 均衡定价理论 | 第63-65页 |
3.3 模型的建立 | 第65-66页 |
3.3.1 经济假设 | 第65页 |
3.3.2 目标函数 | 第65-66页 |
3.4 模型的解 | 第66-72页 |
3.4.1 投资项目的价值 | 第66-67页 |
3.4.2 投资期权的价值与最优停时 | 第67-72页 |
3.4.3 一个特殊情形 | 第72页 |
3.5 数值结果分析 | 第72-76页 |
3.5.1 转换密度 | 第73页 |
3.5.2 时间贴现因子 | 第73-74页 |
3.5.3 宏观经济条件影响参数 | 第74-75页 |
3.5.4 期望回报率和波动率 | 第75-7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4章 实物期权与最优生存策略 | 第77-86页 |
4.1 引言 | 第77-78页 |
4.2 问题与假设 | 第78-79页 |
4.3 投资者的目标 | 第79页 |
4.4 企业的最优生存概率 | 第79-84页 |
4.4.1 投资执行后企业的最优生存概率 | 第79-81页 |
4.4.2 投资执行前企业的最优生存概率 | 第81-84页 |
4.5 数值结果分析 | 第84-8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基于或有资本的实物期权与代理成本 | 第86-111页 |
5.1 引言 | 第86-88页 |
5.2 假设与建模 | 第88-89页 |
5.2.1 项目收益流过程 | 第88页 |
5.2.2 投资成本的融资方式 | 第88-89页 |
5.2.3 债务违约或转换方式 | 第89页 |
5.3 期权执行后公司证券的均衡定价 | 第89-92页 |
5.3.1 公司权益的价值 | 第89-91页 |
5.3.2 最优违约和转换边界 | 第91-92页 |
5.4 实物期权投资时刻与融资策略 | 第92-96页 |
5.4.1 股权价值最大化问题 | 第92-93页 |
5.4.2 公司价值最大化问题 | 第93-94页 |
5.4.3 零代理成本 | 第94-95页 |
5.4.4 公司最优资本结构 | 第95-96页 |
5.5 两个特殊情形 | 第96-98页 |
5.5.1 股权和普通债券融资 | 第96-97页 |
5.5.2 股权和或有可转换债券融资 | 第97-98页 |
5.6 比较静态分析和数值模拟 | 第98-106页 |
5.6.1 基本参数选择 | 第98-99页 |
5.6.2 普通债券与或有可转换债券的比较分析 | 第99-103页 |
5.6.3 比较静态分析 | 第103-106页 |
5.7 具有外生给定转换条件的 CCB 融资 | 第106-109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6章 部分信息下的对冲基金合约定价 | 第111-129页 |
6.1 引言 | 第111-113页 |
6.2 经济建模 | 第113-115页 |
6.2.1 基本假设 | 第113-114页 |
6.2.2 对冲基金的管理报酬形式 | 第114页 |
6.2.3 对冲基金的清算方式 | 第114页 |
6.2.4 基金的净资产价值 | 第114-115页 |
6.2.5 管理者薪酬和投资者权益的定价公式 | 第115页 |
6.3 滤波过程 | 第115-116页 |
6.4 模型的解 | 第116-123页 |
6.4.1 完备信息的解 | 第116-117页 |
6.4.2 部分信息的解 | 第117-120页 |
6.4.3 一个易处理情形 | 第120-122页 |
6.4.4 非更新信息情形下的解 | 第122-123页 |
6.5 经济学分析 | 第123-127页 |
6.5.1 基础参数选择 | 第123页 |
6.5.2 结果分析 | 第123-125页 |
6.5.3 比较静态分析 | 第125-127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9-133页 |
7.1 总结 | 第129-131页 |
7.2 展望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44-146页 |
附录 B 第 2 章定理 2.3.1 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146-149页 |
附录 C 第 6 章定理 6.4.2 的证明细节 | 第149-152页 |
附录 D 第 6 章命题 6.4.1 和 6.4.2 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