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路速度限制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提出的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7页 |
§1-2-1 一般道路速度限制 | 第13页 |
§1-2-2 高速公路速度限制 | 第13-15页 |
§1-2-3 城市快速路管理中速度限制研究 | 第15-16页 |
§1-2-4 城市快速路设计中速度限制方面 | 第16-17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城市快速路速度限制系统分析 | 第18-28页 |
§2-1 速度的基本概念 | 第18-22页 |
§2-1-1 速度概念 | 第18-19页 |
§2-1-2 车辆速度与安全关系分析 | 第19-21页 |
§2-1-3 车辆运行速度与道路通行能力关系分析 | 第21-22页 |
§2-2 城市快速路的基本特点 | 第22-25页 |
§2-2-1 城市快速路的特点 | 第22-23页 |
§2-2-2 城市快速路速度限制必要性分析 | 第23-24页 |
§2-2-3 城市快速路速度限制可行性分析 | 第24-25页 |
§2-3 城市快速路速度限制因素分析 | 第25-28页 |
§2-3-1 道路具体条件 | 第25页 |
§2-3-2 天气状况 | 第25-26页 |
§2-3-3 道路交通状况 | 第26页 |
§2-3-4 车辆状态 | 第26-27页 |
§2-3-5 驾驶员状态 | 第27页 |
§2-3-6 法律、政策及其执行程度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城市快速路速度限制优化值的确定 | 第28-48页 |
§3-1 研究对象及模型的建立 | 第28-33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3-1-2 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28-29页 |
§3-1-3 城市快速路主线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3-1-4 城市快速路匝道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建立 | 第31-33页 |
§3-2 城市快速路一般速度限制最优值 | 第33-37页 |
§3-2-1 模型的建立 | 第33页 |
§3-2-2 实验数据的分析 | 第33-37页 |
§3-3 城市快速路可变速度限制最优值 | 第37-41页 |
§3-3-1 控制原理 | 第37页 |
§3-3-2 可变速度控制器设计 | 第37-39页 |
§3-3-3 城市快速路可变速度控制器知识库 | 第39-41页 |
§3-4 城市快速路紧急事件速度限制最优值 | 第41-48页 |
§3-4-1 交通事故可变速度限制最优值 | 第41-43页 |
§3-4-2 修路可变速度限制最优值 | 第43-48页 |
第四章 城市快速路速度限制优化设计 | 第48-58页 |
§4-1 城市快速路速度控制工程措施设计 | 第48-53页 |
§4-1-1 城市快速路路面物理设施设计 | 第48-51页 |
§4-1-2 城市快速路路侧电子设施 | 第51-52页 |
§4-1-3 黄闪灯 | 第52-53页 |
§4-1-4 道口标柱 | 第53页 |
§4-2 城市快速路管理措施 | 第53-55页 |
§4-2-1 宣传、教育 | 第54-55页 |
§4-2-2 法规建设及执法力度 | 第55页 |
§4-3 城市快速路智能技术措施 | 第55-58页 |
第五章 试验分析 | 第58-66页 |
§5-1 试验对象 | 第58-59页 |
§5-2 城市快速路速度限制最优值 | 第59-61页 |
§5-3 城市快速路紧急事件速度限制最优值 | 第61-63页 |
§5-4 邢台市城市快速路速度控制工程措施 | 第63-66页 |
§5-4-1 城市快速路路面物理设施设计 | 第63-65页 |
§5-4-2 城市快速路路侧电子设施设计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本研究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第66-67页 |
§6-1-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66页 |
§6-1-2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 第66-67页 |
§6-2 建议和展望 | 第67-68页 |
§6-2-1 建议 | 第67页 |
§6-2-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