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12页 |
1.2.1 是应对环境不断变化的需要 | 第10页 |
1.2.2 是应对国内外人才竞争的需要 | 第10-11页 |
1.2.3 是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概述 | 第14-20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1.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4-15页 |
2.1.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5-16页 |
2.2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2.3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 第18-20页 |
第三章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0-30页 |
3.1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简介 | 第20-21页 |
3.2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 第21-25页 |
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7页 |
3.3.1 劳动合同制度未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 第25页 |
3.3.2 结构性矛盾制约了人力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 | 第25-26页 |
3.3.3 分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 第26页 |
3.3.4 培训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 第26-27页 |
3.3.5 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 第27页 |
3.4 原因分析 | 第27-29页 |
3.4.1 历史遗留问题未能及时解决 | 第27页 |
3.4.2 企业管理体制的限制 | 第27-28页 |
3.4.3 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 第28页 |
3.4.4 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 第28页 |
3.4.5 社会环境因素制约 | 第28-29页 |
3.5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国际同类型企业的差距 | 第29-30页 |
第四章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 | 第30-33页 |
4.1 建立原则、目标和重点 | 第30-31页 |
4.2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的指导思想 | 第31页 |
4.3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设置 | 第31-33页 |
第五章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 第33-46页 |
5.1 建立适应公司要求的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 | 第33-36页 |
5.1.1 推行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度 | 第33页 |
5.1.2 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 | 第33-34页 |
5.1.3 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 第34页 |
5.1.4 建立人力资源动态管理体系 | 第34页 |
5.1.5 建立科学的用工管理体系 | 第34-35页 |
5.1.6 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 | 第35-36页 |
5.2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 第36-37页 |
5.2.1 充实和完善绩效考核标准 | 第36页 |
5.2.2 评价结果要与使用分配相联系 | 第36-37页 |
5.2.3 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 | 第37页 |
5.3 建立与现行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 第37-39页 |
5.3.1 完善工资总额总量调控机制 | 第37-38页 |
5.3.2 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 | 第38页 |
5.3.3 探索适应各类人才特点的激励方式 | 第38-39页 |
5.3.4 完善福利制度,谋求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 第39页 |
5.4 建立适应行业要求的员工培训制度 | 第39-41页 |
5.4.1 提高对培训工作的认识 | 第39-40页 |
5.4.2 创新培训工作体制和机制 | 第40页 |
5.4.3 加强培训工作组织运行 | 第40-41页 |
5.4.4 改进和完善培训方式 | 第41页 |
5.5 加强复合型员工培养 | 第41-42页 |
5.6 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 | 第42-46页 |
5.6.1 理清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关系 | 第42-43页 |
5.6.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 | 第43页 |
5.6.3 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 | 第43-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