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7页 |
CONTENT | 第7-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航空公司安全管理系统(SMS)基本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18-32页 |
2.1 安全管理系统(SMS)理论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2.1.1 安全管理系统(SMS)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2 安全管理系统(SMS)定义与相关术语 | 第21-22页 |
2.1.3 安全管理系统(SMS)构成要素及特点 | 第22-23页 |
2.2 安全管理系统(SMS)的产生背景及原因分析 | 第23-27页 |
2.2.1 安全管理系统(SMS)的产生背景 | 第23-26页 |
2.2.2 安全管理系统(SMS)的产生原因 | 第26-27页 |
2.3 安全管理系统(SMS)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7-32页 |
2.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7-28页 |
2.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8-32页 |
第3章 航空公司安全管理系统(SMS)模型的构建 | 第32-42页 |
3.1 安全管理系统(SMS)总体架构 | 第32-34页 |
3.1.1 安全管理系统(SMS)模型 | 第32-33页 |
3.1.2 安全管理系统(SMS)运行图 | 第33-34页 |
3.2 安全管理系统(SMS)四大支柱建设 | 第34-40页 |
3.2.1 安全政策 | 第34页 |
3.2.2 风险管理 | 第34-38页 |
3.2.3 安全保证 | 第38-39页 |
3.2.4 安全促进 | 第39-40页 |
3.3 安全监督和安全绩效监控制度的建立 | 第40-42页 |
第4章 山东航空公司安全管理系统(SMS)建设应用研究——以颠簸损失防护为例 | 第42-68页 |
4.1 山航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系统(SMS)的建设步骤 | 第43-50页 |
4.1.1 制定安全管理系统(SMS)安全政策 | 第43页 |
4.1.2 制订安全管理系统(SMS)安全目标 | 第43-44页 |
4.1.3 组织结构及职责调整 | 第44-45页 |
4.1.4 制订山航安全管理系统(SMS)建设时间表 | 第45-46页 |
4.1.5 文件及记录管理 | 第46-47页 |
4.1.6 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 第47页 |
4.1.7 建立风险管理系统 | 第47-49页 |
4.1.8 建立安全管理系统(SMS)内部审核机制 | 第49页 |
4.1.9 安全管理系统(SMS)管理评审与持续改进 | 第49页 |
4.1.10 安全管理系统(SMS)培训和安全文化的宣贯 | 第49-50页 |
4.2 以颠簸防护为例的安全管理系统(SMS)应用案例分析 | 第50-68页 |
4.2.1 公司运行要求 | 第50-51页 |
4.2.2 项目概述 | 第51-52页 |
4.2.3 安全管理系统(SMS)系统处理流程 | 第52-58页 |
4.2.4 风险管理过程 | 第58-62页 |
4.2.5 持续监控及整改 | 第62-65页 |
4.2.6 安全审计 | 第65-66页 |
4.2.7 安全监察 | 第66-68页 |
第5章 航空公司安全管理系统(SMS)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第68-75页 |
5.1 安全管理系统(SMS)存在的问题 | 第68-70页 |
5.1.1 安全文化方面的差异 | 第68-69页 |
5.1.2 体制方面的问题 | 第69页 |
5.1.3 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 | 第69-70页 |
5.1.4 人员方面的问题 | 第70页 |
5.2 安全管理系统(SMS)的建议 | 第70-75页 |
5.2.1 培养健康、科学的安全文化 | 第70-71页 |
5.2.2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 第71页 |
5.2.3 完善主动报告系统 | 第71-72页 |
5.2.4 加强风险管理环节 | 第72-73页 |
5.2.5 完善安全绩效考核机制 | 第73-75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