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 第11-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2.1 面子观综述 | 第14-16页 |
2.1.1 面子观内涵 | 第14-15页 |
2.1.2 面子观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2.2 建言行为综述 | 第16-20页 |
2.2.1 建言行为的内涵 | 第17页 |
2.2.2 建言行为的维度 | 第17-18页 |
2.2.3 建言行为的实证研究 | 第18-20页 |
2.3 鼓励建言氛围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2-32页 |
3.1 中国员工面子观念与建言行为的研究假设和模型 | 第22-24页 |
3.1.1 研究假设 | 第22-23页 |
3.1.2 研究模型 | 第23-24页 |
3.2 中国员工面子观念、建言行为及鼓励建言氛围量表的测量 | 第24-25页 |
3.2.1 中国员工面子观念量表的测量 | 第24页 |
3.2.2 建言行为量表的测量 | 第24页 |
3.2.3 鼓励建言氛围量表的测量 | 第24-25页 |
3.3 中国员工面子观念与建言行为研究的数据来源与量表分析 | 第25-32页 |
3.3.1 数据来源和样本信息 | 第25-26页 |
3.3.2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26-32页 |
第4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 | 第32-45页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4.1.1 中国员工面子观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页 |
4.1.2 建言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4.1.3 鼓励建言氛围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页 |
4.2 单因素因子的影响分析 | 第33-37页 |
4.2.1 不同性别的中国员工面子观念对鼓励建言氛围及建言行为的影响 | 第34页 |
4.2.2 不同年龄的中国员工面子观念对鼓励建言氛围及建言行为的影响 | 第34-35页 |
4.2.3 不同学历的中国员工面子观念对鼓励建言氛围及建言行为的影响 | 第35页 |
4.2.4 不同企业性质的中国员工面子观念对鼓励建言氛围及建言行为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5 不同工作年限的中国员工面子观念对鼓励建言氛围及建言行为的影响 | 第36页 |
4.2.6 不同岗位性质的中国员工面子观念对鼓励建言氛围及建言行为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 中国员工面子观念、鼓励建言氛围及建言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4.4 中国员工面子观念影响建言行为的回归分析 | 第38-40页 |
4.5 鼓励建言氛围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40-44页 |
4.5.1 鼓励建言氛围在中国员工面子观念中与促进性建言行为的调节作用 | 第41-42页 |
4.5.2 鼓励建言氛围在中国员工面子观念中与抑制性建言行为的调节作用 | 第42-44页 |
4.6 验证结果汇总 | 第44-45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5-49页 |
5.1 研究结果 | 第45-46页 |
5.2 管理启示 | 第46-47页 |
5.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