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声回波特征的车身焊点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10-11页 |
1.2 焊点检测技术概述 | 第11-12页 |
1.3 焊点超声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焊点质量自动化超声检测理论 | 第16-19页 |
2.2.1 焊点质量超声检测原理 | 第16-18页 |
2.2.2 自动化超声检测实现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3 超声信号的处理方法与数学模型 | 第19-20页 |
2.4 判别熵监督理论 | 第20-22页 |
2.5 距离判别分析法 | 第22-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焊点超声信号最优特征值子集选择 | 第25-40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焊点超声信号特征参数估计 | 第25-30页 |
3.2.1 焊点超声信号参数化模型 | 第25-28页 |
3.2.2 基于EM算法思想的信号参数估计 | 第28-30页 |
3.3 焊点超声信号的时频特征值 | 第30-35页 |
3.3.1 焊点超声信号的时域特征值 | 第30-33页 |
3.3.2 焊点超声信号的频域特征值 | 第33-35页 |
3.4 基于判别熵的时频特征值有效性监督 | 第35-38页 |
3.4.1 特征值的判别熵监督模型 | 第35-37页 |
3.4.2 最优特征值子集的确定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焊点质量超声评价数据库建立 | 第40-51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焊点超声信号样本数据获取 | 第40-45页 |
4.2.1 焊点样件制作 | 第40-44页 |
4.2.2 焊点样件超声信号采集 | 第44-45页 |
4.2.3 最优特征数据库 | 第45页 |
4.3 焊点质量评价数据库建立 | 第45-49页 |
4.3.1 基于马氏距离的特征值范围求解 | 第45-46页 |
4.3.2 特征值范围的有限元仿真修正与推广 | 第46-48页 |
4.3.3 焊点质量超声评价数据库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车身焊点质量检测装备及检测结果分析 | 第51-63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车身焊点质量自动化超声检测装备 | 第51-57页 |
5.2.1 超声波探头 | 第52页 |
5.2.2 自动检测装备硬件系统 | 第52-54页 |
5.2.3 自动检测装备软件系统 | 第54-56页 |
5.2.4 自动检测装备执行系统 | 第56-57页 |
5.3 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57-61页 |
5.3.1 手动检测 | 第57-60页 |
5.3.2 在线自动检测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