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容错控制与鲁棒控制 | 第14-15页 |
1.2.1 容错控制 | 第14-15页 |
1.2.2 鲁棒控制 | 第15页 |
1.3 时延系统的容错控制与鲁棒控制 | 第15-17页 |
1.3.1 时延系统概述 | 第15-16页 |
1.3.2 容错控制与鲁棒控制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预备知识 | 第17-20页 |
1.4.1 符号标记 | 第17-18页 |
1.4.2 本文用的定义和引理 | 第18-20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框架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基于改进的H_∞性能指标的时变时延系统的自适应H_∞容错控制 | 第23-47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问题描述 | 第24-26页 |
2.3 带有时变时延的自适应H_∞容错控制器设计 | 第26-37页 |
2.4 算法描述 | 第37页 |
2.5 仿真研究 | 第37-4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基于量化反馈的时变时延线性系统的自适应H_∞容错控制 | 第47-69页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3.2 问题描述 | 第48-50页 |
3.3 基于量化状态反馈的自适应H_∞容错控制器设计 | 第50-61页 |
3.4 算法描述 | 第61-63页 |
3.5 仿真研究 | 第63-6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状态依赖不确定系统的事件驱动鲁棒H_∞控制 | 第69-91页 |
4.1 引言 | 第69-70页 |
4.2 问题描述和预备知识 | 第70-74页 |
4.2.1 问题描述 | 第70-72页 |
4.2.2 事件驱动准则 | 第72-73页 |
4.2.3 Lyapunov候选函数 | 第73-74页 |
4.2.4 引理 | 第74页 |
4.3 主要工作 | 第74-80页 |
4.3.1 事件驱动控制器的设计 | 第74-78页 |
4.3.2 事件驱动鲁棒H_∞控制器的设计 | 第78-80页 |
4.4 仿真研究 | 第80-9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五章 基于观测器的状态依赖不确定系统的事件驱动容错控制 | 第91-107页 |
5.1 引言 | 第91-92页 |
5.2 问题描述和预备知识 | 第92-96页 |
5.2.1 问题描述 | 第92-94页 |
5.2.2 事件驱动准则和事件驱动容错控制器 | 第94-96页 |
5.3 主要工作 | 第96-101页 |
5.4 仿真研究 | 第101-10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六章 基于Wirtinger不等式的时延状态依赖不确定系统的多增益事件驱动鲁棒H_∞控制 | 第107-131页 |
6.1 引言 | 第107-109页 |
6.2 问题描述和预备知识 | 第109-113页 |
6.2.1 状态依赖不确定观测器的设计 | 第109-111页 |
6.2.2 事件驱动准则 | 第111-112页 |
6.2.3 预备知识 | 第112-113页 |
6.3 主要工作 | 第113-127页 |
6.3.1 稳定性分析 | 第113-121页 |
6.3.2 多增益事件驱动鲁棒H_∞控制器的设计 | 第121-127页 |
6.4 仿真研究 | 第127-13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七章 基于ISS的状态依赖不确定系统的事件驱动鲁棒H_∞控制 | 第131-151页 |
7.1 引言 | 第131-133页 |
7.2 问题描述 | 第133-134页 |
7.3 主要工作 | 第134-144页 |
7.3.1 输入-状态稳定(ISS) | 第134-136页 |
7.3.2 事件驱动鲁棒H_∞控制器设计 | 第136-144页 |
7.4 仿真研究 | 第144-150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50-151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1-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65-167页 |
致谢 | 第167-169页 |
个人简历 | 第169-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