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理论论文--线路振动论文

基于Cymbal型压电振子的轨道振动能量回收发电性能优化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2页
        1.3.1 能量回收装置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压电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研究现状第17-20页
        1.3.3 车辆—轨道振动研究现状第20-22页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工作第22-24页
        1.4.1 课题来源第22页
        1.4.2 课题的主要工作第22-24页
第二章 轨道车辆振动能量回收系统激励源第24-28页
    2.1 轨道车辆振动能量回收能量方法设置第24-25页
    2.2 列车—轨道—压电组件耦合动力学模型第25-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压电介绍第28-34页
    3.1 压电效应第28-29页
    3.2 压电方程第29-31页
        3.2.1 压电材料的四类边界条件第29-30页
        3.2.2 四类压电方程第30-31页
    3.3 压电发电单元的工作模式与构造在压电转换中几类工作模式第31-32页
        3.3.1 压电工作模式第31-32页
        3.3.2 压电发电单元结构第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Cymbal型压电振子压电性能数学建模第34-56页
    4.1 Cymbal型压电振子第34-36页
        4.1.1 结构介绍第34-35页
        4.1.2 Cymbal压电单元工作原理第35页
        4.1.3 材料参数的选择第35-36页
    4.2 Cymbal型压电振子的模态分析部分第36-37页
        4.2.1 Cymbal型压电振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计算第36-37页
        4.2.2 定义材料属性及设置参数第37页
    4.3 各状态下的固有频率第37-41页
        4.3.1 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第37-39页
        4.3.2 非自由状态下第39-41页
        4.3.3 小总结第41页
    4.4 构建Cymbal型压电振子电学性能输出模型第41-48页
        4.4.1 模型构建分析第42-47页
        4.4.2 Cymbal型压电振子组件模型第47-48页
    4.5 模型仿真第48-54页
        4.5.1 轨道垂向振动激励输入第48-54页
    4.6 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轨道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实验验证第56-72页
    5.1 Cymbal型压电振子结构材料的选择第56-57页
        5.1.1 粘接剂选择参数第56-57页
        5.1.2 压电陶瓷及金属帽的参数选择第57页
    5.2 Cymbal型压电振子实物制作第57-61页
        5.2.1 压电陶瓷片的制作第57页
        5.2.2 金属端帽的制作第57-58页
        5.2.3 Cymbal型压电振子的粘接、焊接第58-59页
        5.2.4 支撑基板制作第59-60页
        5.2.5 Cymbal型压电振子组件的组装焊接第60-61页
    5.3 模拟地铁车辆运行工况的试验台第61-69页
    5.4 实验数据与真实的轨道列车运行下仿真数据对比第69-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6.1 总结第72页
    6.2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80-82页
    1. 学术论文第80页
    2. 获奖情况第80页
    3. 参与科研项目第80-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铁车站深基坑下穿城市高架桥变形影响及快速施工方法研究
下一篇:250t桥式起重机滑轮压痕磨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