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0-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3 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2.1 非执行董事职能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2.1.1 非执行董事的内涵 | 第13页 |
2.1.2 非执行董事职能 | 第13-14页 |
2.1.3 非执行董事职能的测量 | 第14-15页 |
2.2 盈余管理相关研究 | 第15-19页 |
2.2.1 盈余管理的内涵 | 第15-16页 |
2.2.2 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2.2.3 盈余管理的测量 | 第18-19页 |
2.3 股权结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2.3.1 股权结构的内涵 | 第19-20页 |
2.3.2 股权结构的研究回顾 | 第20页 |
2.3.3 股权结构的测量 | 第20-21页 |
2.4. 本章文献评述 | 第21-22页 |
3 相关理论与研究假设 | 第22-29页 |
3.1 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3.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页 |
3.1.2 资源依赖理论 | 第22-23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3-28页 |
3.2.1 非执行董事职能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 第23-27页 |
3.2.2 股权结构在非执行董事职能与盈余管理之间起调节作用 | 第27-28页 |
3.3 研究模型 | 第28-29页 |
4 研究设计 | 第29-34页 |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29页 |
4.2 变量设定 | 第29-32页 |
4.2.1 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 | 第29-30页 |
4.2.2 解释变量——非执行董事职能 | 第30页 |
4.2.3 调节变量——股权结构 | 第30-31页 |
4.2.4 控制变量 | 第31-32页 |
4.3 模型设计 | 第32-34页 |
4.3.1 非执行董事职能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 第32页 |
4.3.2 股权结构对非执行董事职能与盈余管理的调节作用 | 第32-34页 |
5 实证分析 | 第34-43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5.3 非执行董事职能与盈余管理回归分析 | 第36-37页 |
5.4 股权结构对非执行董事职能与盈余管理之间调节作用的回归分析 | 第37-40页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40-43页 |
6 研究结论、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3-47页 |
6.1 结论与启示 | 第43-45页 |
6.1.1 研究结论 | 第43-45页 |
6.1.2 启示 | 第4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45-47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45-46页 |
6.2.2 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