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OCC对ATS系统应急管理对策探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4 本文内容结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ATC系统 | 第14-25页 |
2.1 ATC系统概述 | 第14-16页 |
2.1.1 术语和缩略语名词定义 | 第14页 |
2.1.2 ATC系统构成 | 第14-15页 |
2.1.3 ATC系统的等级及类别 | 第15-16页 |
2.2 ATP系统 | 第16-19页 |
2.2.1 ATP系统的结构特点 | 第16-18页 |
2.2.2 ATP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18-19页 |
2.3 ATO系统 | 第19-22页 |
2.3.1 ATO系统的结构特点 | 第19-20页 |
2.3.2 ATO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20-22页 |
2.4 ATS系统 | 第22-23页 |
2.4.1 ATS系统的结构特点 | 第22页 |
2.4.2 ATS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OCC关联ATS系统管理与控制 | 第25-45页 |
3.1 ATS设备状态 | 第25-28页 |
3.1.1 静态显示数据 | 第26页 |
3.1.2 动态显示数据 | 第26-28页 |
3.2 信号与列车操作 | 第28-37页 |
3.2.1 信号操作 | 第28-31页 |
3.2.2 站台操作 | 第31-34页 |
3.2.3 列车操作 | 第34-37页 |
3.3 线路运行管理 | 第37-44页 |
3.3.1 车辆运行管理 | 第37-39页 |
3.3.2 信息管理 | 第39-41页 |
3.3.3 在线计划管理 | 第41-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地铁突发事件因素分析 | 第45-52页 |
4.1 地铁突发事件 | 第45-46页 |
4.1.1 地铁突发事件的特点 | 第45页 |
4.1.2 地铁突发事件的类型 | 第45页 |
4.1.3 地铁突发事件的危害 | 第45-46页 |
4.2 突发事件因素分析 | 第46-48页 |
4.2.1 人员因素 | 第46-47页 |
4.2.2 设备因素 | 第47-48页 |
4.2.3 环境因素 | 第48页 |
4.3 突发事件管理理论 | 第48-50页 |
4.3.1 危机管理理论 | 第48-49页 |
4.3.2 协同治理理论 | 第49-50页 |
4.4 常见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 第50-51页 |
4.4.1 挤道岔事故 | 第50页 |
4.4.2 屏蔽门故障 | 第50-51页 |
4.4.3 列车在区间临时故障停车 | 第51页 |
4.4.4 列车冒进发车信号 | 第51页 |
4.4.5 接触网悬挂异物 | 第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OCC对ATS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与对策 | 第52-67页 |
5.1 ATS突发事件因素分析与OCC的应急管理 | 第52-55页 |
5.1.1 ATS突发事件因素分析 | 第52-53页 |
5.1.2 ATS突发事件下OCC应急管理原则 | 第53页 |
5.1.3 ATS突发事件下OCC应急管理流程 | 第53-55页 |
5.2 ATS系统应急管理对策 | 第55-61页 |
5.2.1 监测预警子系统 | 第56-58页 |
5.2.2 应急演练子系统 | 第58-59页 |
5.2.3 资源保障子系统 | 第59-61页 |
5.3 大连地铁应急预案对策研究 | 第61-66页 |
5.3.1 大连地铁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 | 第61-62页 |
5.3.2 大连地铁应急预案的制定目的 | 第62页 |
5.3.3 大连地铁应急预案的制定内容 | 第62-64页 |
5.3.4 大连地铁应急预案的实施响应 | 第64-65页 |
5.3.5 大连地铁应急预案的保障措施 | 第65-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