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阅读论文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8页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1 具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时代需要第10页
        2“非连续性文本”在国外的实践应用第10-11页
        3 从PISA看“非连续性文本”成为评测阅读能力的新走向第11-12页
        4“非连续性文本”在中小学试题中的得分情况不容乐观第12-13页
    二 概念界定第13-14页
    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文献综述第14-17页
        1 国外研究状况第14-15页
        2 国内研究状况第15-17页
    四 研究的方法第17-18页
第一章 M市G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现状第18-25页
    1.1 G小学第三学段学生“非连续性文本”学习状况的调查第18-21页
        1.1.1 对学生“非连续性文本”学习现状的分析思考第20-21页
    1.2 教师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的实施情况第21-25页
        1.2.1 教师关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的访谈第23-25页
第二章“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难点和误区分析第25-30页
    2.1 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难点第25-27页
        2.1.1 缺乏独立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意识与能力第25页
        2.1.2“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迁移能力的缺失第25-26页
        2.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类型的缺失第26页
        2.1.4“非连续性文本”在类型开发中的缺失第26-27页
    2.2“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误区第27-30页
        2.2.1 教学目的指向不清,易沦为连续性文本教学第27页
        2.2.2 将单一的讲授方式惯用于不同类的阅读题材第27-28页
        2.2.3 易受冷落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第28-30页
第三章 小学第三学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第30-43页
    3.1 开发利用学科内外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第30-33页
        3.1.1 整合语文课程资源第30-31页
        3.1.2 跨学科整合可利用的文本资源第31-33页
    3.2 创新“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理念第33-38页
        3.2.1 有选择性地将两种文本相互转化第33-34页
        3.2.2 建立语文阅读实验室第34-35页
        3.2.3 善于引导迁移,激发阅读兴趣第35-36页
        3.2.4 培养图文间的逻辑推理能力第36-37页
        3.2.5 树立自主探究型的文本阅读理念第37-38页
    3.3 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类型的教学策略第38-43页
        3.3.1 广告标签类第38-40页
        3.3.2 表格类第40-41页
        3.3.3 徽标类第41-43页
第四章 小学第三学段“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案例第43-48页
    4.1《办卡须知》教学案例第43-45页
    4.2《学看地图》教学案例第45-48页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 1第52-54页
附录 2第54-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市主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特色的研究
下一篇:小学数学学习障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特征及其教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