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卷入欺负与自我伤害行为初中生的注意偏向和攻击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19页
    1.1 欺负行为的研究综述第10-13页
        1.1.1 欺负的定义第10页
        1.1.2 欺负行为的特点第10-11页
        1.1.3 欺负行为的影响因素第11-13页
    1.2 自我伤害行为研究综述第13-17页
        1.2.1 自我伤害行为的界定第13页
        1.2.2 自我伤害行为的特点第13-16页
        1.2.3 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因素第16-17页
    1.3 伤害行为的关系及特点综述第17-19页
        1.3.1 青少年欺负行为增加自伤行为的风险性第17-18页
        1.3.2 卷入伤害行为个体的注意偏向第18页
        1.3.3 卷入伤害行为个体的攻击性第18-19页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9-20页
    2.1 问题提出的背景第19-20页
    2.2 研究思路第20页
    2.3 研究意义第20页
3 研究一:初中生欺负行为与自我伤害行为的特点及关系第20-26页
    3.1 研究目的第20页
    3.2 研究假设第20-21页
    3.3 研究方法第21-22页
        3.3.1 被试第21页
        3.3.2 测量工具第21-22页
        3.3.3 施测程序第22页
        3.3.4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22页
    3.4 研究结果第22-25页
        3.4.1 初中生欺负行为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基本情况第22-23页
        3.4.2 初中生欺负行为和自我伤害行为发生率的比较第23-24页
        3.4.3 卷入欺负行为中不同类型初中生对自伤行为发生比率的影响第24页
        3.4.4 欺负行为对自伤行为的逻辑回归分析第24-25页
    3.5 讨论第25-26页
4 研究二:卷入欺负行为自伤初中生的注意偏向第26-33页
    4.1 研究目的第26页
    4.2 研究假设第26页
    4.3 研究方法第26-28页
        4.3.1 被试第26-27页
        4.3.2 实验材料第27页
        4.3.3 实验设计第27页
        4.3.4 实验程序第27-28页
        4.3.5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28页
    4.4 研究结果第28-31页
        4.4.1 不同伤害行为类型初中生的反应时数据分析第28-29页
        4.4.2 三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第29-31页
    4.5 讨论第31-33页
5 研究三:卷入欺负行为自伤初中生的攻击性第33-38页
    5.1 研究目的第33页
    5.2 研究假设第33页
    5.3 研究方法第33-35页
        5.3.1 被试第33-34页
        5.3.2 实验测量工具第34页
        5.3.3 实验设计第34页
        5.3.4 实验程序第34-35页
        5.3.5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35页
    5.4 研究结果第35-37页
        5.4.1 不同伤害行为类型初中生外显攻击性的数据分析第35-36页
        5.4.2 不同伤害行为类型初中生的内隐攻击性第36-37页
    5.5 讨论第37-38页
6 总讨论第38-39页
7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6页
附录第46-5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儿童自我意识和行为问题的现状调查与干预研究--以曲阜市某普通小学为例
下一篇: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育德功能及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