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需要 | 第10页 |
1.1.2 生成性教学资源理论发展要求 | 第10页 |
1.1.3 个人教育实习中的思考与体悟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使生成性教学资源理论得以明晰 | 第11页 |
1.2.2 为英语生成性教学提供方法借鉴 | 第11-12页 |
1.3 核心概念解析 | 第12-14页 |
1.3.1 教学资源 | 第12页 |
1.3.2 生成性教学资源 | 第12-13页 |
1.3.3 英语生成性教学资源 | 第13-14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1.4.1 有关生成性教学的研究 | 第14-16页 |
1.4.2 有关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研究 | 第16-19页 |
1.4.3 有关英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研究 | 第19-20页 |
1.5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1.5.1 威特罗克生成性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1.5.2 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 | 第21页 |
1.5.3 斯腾豪斯课程开发过程模式 | 第21-22页 |
1.6 研究设计 | 第22-26页 |
1.6.1 研究问题 | 第22页 |
1.6.2 研究假设 | 第22-23页 |
1.6.3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6.4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6.5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6.6 研究重难点 | 第25页 |
1.6.7 拟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第2章 小学英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特征、类型及价值 | 第26-38页 |
2.1 小学英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特征 | 第26-29页 |
2.1.1 产生于不期而遇 | 第26-27页 |
2.1.2 存在于主体经验 | 第27-28页 |
2.1.3 发展于动态变化 | 第28页 |
2.1.4 形成于互动境遇 | 第28-29页 |
2.2 小学英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类型 | 第29-33页 |
2.2.1 错误资源 | 第29-30页 |
2.2.2 差异资源 | 第30-31页 |
2.2.3 问题资源 | 第31-32页 |
2.2.4 偶发资源 | 第32-33页 |
2.3 小学英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价值 | 第33-38页 |
2.3.1 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实施,利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 | 第33-34页 |
2.3.2 师生进行教学平等对话,推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 | 第34-35页 |
2.3.3 预设与生成互动共生,增强教师实践反思意识 | 第35-36页 |
2.3.4 强调主体性意义建构,促进学生自由持续发展 | 第36-38页 |
第3章 小学英语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 第38-48页 |
3.1 小学英语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实图景 | 第38-42页 |
3.1.1 小学英语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情况 | 第38-39页 |
3.1.2 小学英语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成效 | 第39-42页 |
3.2 小学英语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3.2.1 意识不足,忽视教学资源生成 | 第42-43页 |
3.2.2 思想受限,功利主义影响至深 | 第43-44页 |
3.2.3 能力欠缺,生成资源无端流失 | 第44-45页 |
3.3 小学英语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困境的影响因素 | 第45-48页 |
3.3.1 教师专业素养的薄弱致其意识不足 | 第45-46页 |
3.3.2 客观教育环境的束缚致其思想受限 | 第46页 |
3.3.3 系统方法策略的匮乏致其能力欠缺 | 第46-48页 |
第4章 小学英语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优化策略 | 第48-80页 |
4.1 开发与创造策略:针对产生的潜在性,发掘生成性教学资源 | 第48-57页 |
4.1.1 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挖掘错误资源 | 第48-50页 |
4.1.2 营造和谐教学氛围,保护差异资源 | 第50-52页 |
4.1.3 设计弹性教学预案,构建问题资源 | 第52-55页 |
4.1.4 实施互动教学模式,发现偶发资源 | 第55-57页 |
4.2 收集与获取策略:针对存在的经验性,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 | 第57-65页 |
4.2.1 理解包容,引导“误见” | 第57-59页 |
4.2.2 智慧共享,整合“异见” | 第59-62页 |
4.2.3 积极倾听,把握“创见” | 第62-63页 |
4.2.4 敏感采集,抓准“邂见” | 第63-65页 |
4.3 判辩与筛选策略:针对发展的变化性,取舍生成性教学资源 | 第65-73页 |
4.3.1 符合普遍教育意义的“偏差性” | 第65-67页 |
4.3.2 满足语言需求层次的“多样性” | 第67-69页 |
4.3.3 适应学生现有知能的“未知性” | 第69-71页 |
4.3.4 切合课程教学目标的“偶然性” | 第71-73页 |
4.4 处理与利用策略:针对形成的互动性,回应生成性教学资源 | 第73-80页 |
4.4.1 重复化追问,矫正认识偏颇 | 第73-75页 |
4.4.2 鼓励式评价,认可多元智能 | 第75-76页 |
4.4.3 主动型态度,促使思维生长 | 第76-78页 |
4.4.4 适切性时机,实现以变应变 | 第78-80页 |
第5章 走向生成性思维:小学英语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实践反思 | 第80-87页 |
5.1 生成性思维的本质认识 | 第80-81页 |
5.2 生成性思维与生成性教学资源研究的再认识 | 第81-85页 |
5.2.1 基于生成性思维发掘教学资源 | 第81-82页 |
5.2.2 基于生成性思维捕捉教学资源 | 第82-83页 |
5.2.3 基于生成性思维取舍教学资源 | 第83-84页 |
5.2.4 基于生成性思维回应教学资源 | 第84-85页 |
5.3 生成性思维是生成性教学资源研究的必然选择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1 | 第91-96页 |
附录2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