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10-17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四、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6页 |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 第17-24页 |
|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和特征 | 第17页 |
| 二、小组合作概念 | 第17-18页 |
| 三、小组合作学习 | 第18-19页 |
| 四、合作学习的三个假设 | 第19-20页 |
| (一)学习主体的自觉 | 第19页 |
| (二)合作学习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 第19页 |
| (三)通过合作能提高学习者的合作能力 | 第19-20页 |
| 五、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0页 |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20页 |
| (三)社会凝聚力理论 | 第20-21页 |
| (四)群体动力理论 | 第21-22页 |
| (五)动机理论 | 第22页 |
| 六、合作学习的类型 | 第22-24页 |
| (一)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 第22页 |
|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 第22-23页 |
| (三)教师之间的合作 | 第23页 |
| (四)全体人员参与的合作学习 | 第23-24页 |
| 第二章A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调查分析 | 第24-33页 |
| 一、调查设计 | 第24-25页 |
| (一)调查目的 | 第24页 |
| (二)调查对象 | 第24页 |
| (三)调查方法 | 第24-25页 |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25-33页 |
| (一)A小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问卷调查 | 第25-29页 |
| (二)对数学教师进行访谈 | 第29-31页 |
| (三)对学生进行访谈 | 第31-33页 |
| 第三章A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 一、教师合作学习相关理论基础缺失 | 第33-34页 |
| (一)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精髓 | 第33页 |
| (二)教师不够熟悉合作学习的基础理论 | 第33页 |
| (三)教师没有全面掌握合作学习的所有种类 | 第33-34页 |
|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存在问题 | 第34页 |
|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创建缺乏合理性 | 第34页 |
| (二)合作学习小组组长的确定缺乏依据 | 第34页 |
| (三)小组成员分工模糊,容易产生不平衡 | 第34页 |
| 三、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的参与和指导 | 第34-35页 |
| 四、学生缺乏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技能 | 第35页 |
| 五、对合作学习的评价缺乏科学依据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 第36-44页 |
| 一、加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相关理论的学习 | 第36页 |
| 二、加强合作学习小组建设 | 第36-38页 |
| (一)科学划分小组 | 第36-37页 |
| (二)明确组员分工 | 第37页 |
| (三)培养小组长 | 第37-38页 |
| 三、加强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有效参与和指导 | 第38-39页 |
| (一)教师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 | 第38-39页 |
| (二)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提问 | 第39页 |
| (三)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去 | 第39页 |
| (四)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 第39页 |
| 四、加强教师对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技能的培养 | 第39-41页 |
| (一)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 第39-40页 |
| (二)培养学生学会质疑 | 第40页 |
| (三)培养学生学会表达 | 第40页 |
| (四)培养学生遵守纪律 | 第40-41页 |
|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 第41-44页 |
| (一)教师评价 | 第41-42页 |
| (二)小组互评 | 第42页 |
| (三)学生自评 | 第42页 |
| (四)组间互评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A 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调查问卷 | 第47-49页 |
| 附录B 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访谈提纲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