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1.2 文献综述及述评 | 第13-23页 |
1.2.1 关于技术的社会形成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形成的研究 | 第15-18页 |
1.2.3 关于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18-23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第23-27页 |
1.3.1 研究的逻辑思路 | 第23-24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3.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2章 技术的社会形成与企业技术创新 | 第27-47页 |
2.1 技术的社会存在及其属性 | 第27-31页 |
2.1.1 技术的社会存在 | 第27-29页 |
2.1.2 技术的属性 | 第29-31页 |
2.2 作为社会过程的技术与技术的社会形成 | 第31-36页 |
2.2.1 作为社会过程的技术 | 第32-33页 |
2.2.2 技术的社会形成过程 | 第33-36页 |
2.3 作为技术过程展开的技术创新 | 第36-43页 |
2.3.1 社会对技术的“选择”过程与技术创新 | 第36-37页 |
2.3.2 社会对技术的“调适”过程与技术创新 | 第37-38页 |
2.3.3 社会对技术的“支持”过程与技术创新 | 第38-39页 |
2.3.4 技术的社会再形成(建构)过程与技术创新 | 第39-43页 |
2.4 技术社会形成视域中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 | 第43-47页 |
第3章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社会形成 | 第47-71页 |
3.1 社会行动者与技术创新主体 | 第47-54页 |
3.1.1 社会行动者与企业主体 | 第47-51页 |
3.1.2 技术创新的社会(行动)主体的(属性)特征 | 第51-54页 |
3.2 作为社会“选择”活动主体的企业 | 第54-56页 |
3.2.1 社会“选择”活动与技术创新 | 第54-55页 |
3.2.2 企业作为社会“选择”活动主体的形成 | 第55-56页 |
3.3 作为社会“交往”活动主体的企业 | 第56-59页 |
3.3.1 社会“交往”活动与技术创新 | 第57页 |
3.3.2 企业作为社会“交往”活动主体的形成 | 第57-59页 |
3.4 技术创新主体的多元构成与企业主体 | 第59-66页 |
3.4.1 技术创新主体的多元构成 | 第59-60页 |
3.4.2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社会认同” | 第60-62页 |
3.4.3 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角色界定” | 第62-66页 |
3.5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形成的考察 | 第66-71页 |
第4章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社会形成 | 第71-94页 |
4.1 卡隆电动车创新与技术创新动力 | 第71-74页 |
4.1.1 卡隆电动车技术创新案例的启示 | 第71-72页 |
4.1.2 技术—社会行动者网络与技术创新动力 | 第72-74页 |
4.2 技术—社会互动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 第74-79页 |
4.2.1 社会对技术的有效需求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 | 第74-75页 |
4.2.2 社会对技术的“选择”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 | 第75-77页 |
4.2.3 技术—社会系统协调与技术创新动力模式 | 第77-78页 |
4.2.4 技术创新社会主体间相互作用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 | 第78-79页 |
4.3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社会建构 | 第79-88页 |
4.3.1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形成的社会因素 | 第80-84页 |
4.3.2 基于社会推动的企业技术创新行动 | 第84-88页 |
4.4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问题的思考 | 第88-94页 |
4.4.1 消费需求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 | 第88页 |
4.4.2 生产需求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 | 第88-89页 |
4.4.3 研发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 | 第89-90页 |
4.4.4 市场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 | 第90-92页 |
4.4.5 政府职能转换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 | 第92-94页 |
第5章 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社会形成 | 第94-114页 |
5.1 技术的社会建构(SCOT)与技术创新环境 | 第94-98页 |
5.1.1 技术的社会建构(SCOT)框架的启示 | 第94-95页 |
5.1.2 技术的社会环境与技术创新 | 第95-98页 |
5.2 企业技术创新物质资源环境的建构 | 第98-103页 |
5.2.1 社会物质资源与技术创新 | 第99-100页 |
5.2.2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社会资源环境的形成 | 第100-103页 |
5.3 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制度环境的建构 | 第103-109页 |
5.3.1 社会制度与技术创新环境 | 第103-107页 |
5.3.2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制度环境的形成 | 第107-109页 |
5.4 企业技术创新社会文化环境的建构 | 第109-114页 |
5.4.1 社会文化与企业技术创新 | 第109-110页 |
5.4.2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社会文化环境的形成 | 第110-114页 |
第6章 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整合 | 第114-133页 |
6.1 技术系统(SYS)与技术创新的社会整合 | 第114-117页 |
6.1.1 技术系统(SYS)框架 | 第114-116页 |
6.1.2 技术创新的社会整合 | 第116-117页 |
6.2 企业技术创新行动要素的社会整合 | 第117-127页 |
6.2.1 社会要素的整合 | 第117-119页 |
6.2.2 能力要素的整合 | 第119-120页 |
6.2.3 支持要素的整合 | 第120-122页 |
6.2.4 市场要素的整合 | 第122-123页 |
6.2.5 人文要素的整合 | 第123-127页 |
6.3 企业技术创新行动过程的社会整合 | 第127-133页 |
6.3.1 技术创新多元化主体与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整合 | 第128-129页 |
6.3.2 社会技术进步与企业技术创新R&D的整合 | 第129-130页 |
6.3.3 市场需求与企业技术创新有效实施的整合 | 第130-131页 |
6.3.4 社会制度规范与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的整合 | 第131-13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33-137页 |
7.1 企业技术创新是技术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社会过程 | 第133-134页 |
7.2 企业技术创新是技术因素与社会因素非线性的动态整合过程 | 第134页 |
7.3 企业技术创新是多元社会参与者建构形成的过程 | 第134-135页 |
7.4 企业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 | 第135-136页 |
7.5 企业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社会相互创造的动态建构过程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53页 |
致谢 | 第153-155页 |
作者简介 | 第155-1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