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信息、生物控制论文

脑电信号混沌特性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14页
    1.2 脑电和非线性科学的相关研究第14-25页
        1.2.1 脑电信号及其分析方法概述第14-17页
        1.2.2 非线性科学的发展概述第17-19页
        1.2.3 神经系统建模及其非线性分析第19-22页
        1.2.4 脑电信号的非线性分析第22-25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5-28页
第2章 脑皮层神经电活动模型的混沌特性研究第28-44页
    2.1 混沌研究方法第28-31页
    2.2 稳定性理论第31-33页
        2.2.1 第一近似理论第31-32页
        2.2.2 Hurwitz定理第32-33页
    2.3 模型描述第33-35页
    2.4 脑电模型稳定性分析第35-37页
    2.5 兴奋性输入的仿真研究第37-42页
    2.6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3章 脑皮层功能柱模型的分岔特性研究第44-68页
    3.1 分岔理论第44-52页
        3.1.1 分岔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第44-46页
        3.1.2 基本的一维分岔第46-52页
    3.2 脑皮层功能柱模型的研究第52-56页
        3.2.1 模型描述第52-54页
        3.2.2 稳定性和Hopf分岔第54-55页
        3.2.3 激励的仿真研究第55-56页
    3.3 RKII模型的研究第56-65页
        3.3.1 时延模型第58-61页
        3.3.2 稳定性与Hopf分岔第61-63页
        3.3.3 导数反馈控制第63-64页
        3.3.4 时延的仿真研究第64-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8页
第4章 脑电信号混沌特性的实验研究第68-86页
    4.1 脑电信号第68-72页
        4.1.1 脑电分类第68-69页
        4.1.2 脑电的获取第69-72页
        4.1.3 脑电的应用第72页
    4.2 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第72-80页
        4.2.1 相空间重构理论第72-74页
        4.2.2 时间延迟与嵌入维数第74-76页
        4.2.3 混沌系统特征参数第76-80页
    4.3 视觉输入相关实验第80-81页
    4.4 数据分析第81-83页
    4.5 本章小结第83-86页
第5章 脑电混沌维数复杂度方法研究与BCI系统开发第86-110页
    5.1 混沌维数复杂度方法第87-94页
        5.1.1 复杂度第87-89页
        5.1.2 脑电混沌维数复杂度第89-90页
        5.1.3 数值仿真第90-94页
    5.2 基于脑电信号的假手控制系统第94-107页
        5.2.1 BCI介绍第94-98页
        5.2.2 硬件设计第98-103页
        5.2.3 软件设计第103-105页
        5.2.4 实验及数据分析第105-107页
    5.3 本章小结第107-11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10-112页
    6.1 研究成果第110-111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26-128页
个人简历第128-130页
附件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形成研究
下一篇:微合金化热轧TRIP中厚板的开发及其组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