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0. 引言 | 第11-17页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0.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0.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0.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0.3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0.3.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0.3.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 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概述 | 第17-22页 |
1.1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 第17-19页 |
1.1.1 多元智能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1.2 多元智能理论对地理教学的意义 | 第19页 |
1.2 教学设计概述 | 第19-20页 |
1.2.1 教学设计的概念 | 第19-20页 |
1.2.2 教学设计的内涵 | 第20页 |
1.3 地理教学设计概述 | 第20-22页 |
1.3.1 地理教学设计的概念 | 第20页 |
1.3.2 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 第20-22页 |
2. 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22-33页 |
2.1 问卷调查目的 | 第22页 |
2.2 问卷调查对象 | 第22页 |
2.3 调查方法 | 第22页 |
2.4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2-32页 |
2.4.1 教师调查访谈及分析 | 第22-28页 |
2.4.2 高中生调查访谈及分析 | 第28-32页 |
2.5 关于调查与访谈结果的思考 | 第32-33页 |
2.5.1 在地理教师当中推荐多元智能理论 | 第32页 |
2.5.2 学生智能的差异影响地理教学设计 | 第32-33页 |
3.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 第33-43页 |
3.1 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设计 | 第33-34页 |
3.2 灵活性的教学内容选择 | 第34-35页 |
3.2.1 以课标为指导,与其他学科结合 | 第34页 |
3.2.2 以学生发展为准,适度增减内容 | 第34-35页 |
3.3 主体化的学情分析 | 第35页 |
3.3.1 学生特征分析 | 第35页 |
3.3.2 多元智能理论状况分析 | 第35页 |
3.4 复合式的教学策略设计 | 第35-41页 |
3.4.1 针对言语语言智能发展的教学策略设计 | 第35-37页 |
3.4.2 针对视觉空间智能发展的教学策略设计 | 第37-38页 |
3.4.3 针对逻辑数理智能发展的教学策略设计 | 第38-39页 |
3.4.4 针对自知内省智能发展的教学策略设计 | 第39-40页 |
3.4.5 针对交往交流智能发展的教学策略设计 | 第40页 |
3.4.6 针对身体运动智能发展的教学策略设计 | 第40页 |
3.4.7 针对音乐节奏智能发展的教学策略设计 | 第40-41页 |
3.4.8 针对自然观察智能发展的教学策略设计 | 第41页 |
3.5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设计 | 第41-43页 |
3.5.1 学习历程档案评价 | 第41-42页 |
3.5.2 情景化评价 | 第42-43页 |
4.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课例实践研究 | 第43-56页 |
4.1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 第43-48页 |
4.1.1 课标分析 | 第43页 |
4.1.2 教材分析 | 第43-44页 |
4.1.3 学情分析 | 第44页 |
4.1.4 教学目标 | 第44页 |
4.1.5 教学重难点分析 | 第44页 |
4.1.6 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 第44页 |
4.1.7 教学过程设计 | 第44-48页 |
4.2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 第48-56页 |
4.2.1 课标解读 | 第48页 |
4.2.2 教材分析 | 第48-49页 |
4.2.3 学情分析 | 第49页 |
4.2.4 教学目标分析 | 第49页 |
4.2.5 教学重难点 | 第49页 |
4.2.6 教学方法和媒体 | 第49-50页 |
4.2.7 教学过程设计 | 第50-56页 |
5. 结语 | 第56-58页 |
5.1 研究的结果 | 第56页 |
5.2 实施建议 | 第56页 |
5.2.1 不追求每节课都使用多种智能的方法 | 第56页 |
5.2.2 为“不教”而教,为“会学”而学 | 第56页 |
5.3 研究的不足 | 第56-57页 |
5.3.1 调查样本数量以及代表性不够 | 第57页 |
5.3.2 实施周期短 | 第57页 |
5.3.3 定量研究不足 | 第57页 |
5.4 研究的展望 | 第57-58页 |
附录1 | 第58-59页 |
附录2 | 第59-60页 |
附录3 | 第60-62页 |
附录4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