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发酵工艺论文

红曲霉酸性蛋白酶基因的同源表达及液态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缩略词第9-10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红曲霉概述第10页
    1.2 红曲霉的形态与结构第10-11页
    1.3 红曲霉的重要代谢特性及产物第11页
    1.4 酸性蛋白酶的应用第11-12页
    1.5 真菌酸性蛋白酶的酶学特性第12-14页
        1.5.1 酸性蛋白酶的基本酶学特性第12-13页
        1.5.2 国内外酸性蛋白酶研究现状第13页
        1.5.3 影响酸性蛋白酶产量的因素第13-14页
    1.6 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系统研究第14-16页
        1.6.1 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方法第14-15页
        1.6.2 丝状真菌的强启动子第15-16页
    1.7 微生物发酵条件优化研究现状第16页
    1.8 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第16-18页
        1.8.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第16页
        1.8.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6-17页
        1.8.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红曲霉酸性蛋白酶基因的序列特征及环境胁迫性研究第18-38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18-20页
        2.2.1 实验菌株第18页
        2.2.2 工具软件第18-19页
        2.2.3 主要试剂、配方及设备第19-20页
    2.3 实验方法第20-24页
        2.3.1 红曲霉Asp的克隆第20-23页
        2.3.2 Asp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3页
        2.3.3 Asp环境胁迫性研究第23-24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4-36页
        2.4.1 Asp的克隆第24-25页
        2.4.2 家族和开放阅读框检验第25页
        2.4.3 红曲霉酸性蛋白酶基因Asp蛋白预测分析第25-28页
        2.4.4 信号肽预测第28-29页
        2.4.5 亲疏水性分析第29页
        2.4.6 跨膜结构域预测第29-30页
        2.4.7 激酶磷酸化修饰位点预测第30-31页
        2.4.8 功能位点预测第31页
        2.4.9 进化树构建第31-32页
        2.4.10 分子钟假说检验第32-33页
        2.4.11 Asp胁迫性分析第33-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3 Asp基因的同源表达研究第38-54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38-40页
        3.2.1 载体及菌株第38页
        3.2.2 主要试剂和配制第38-40页
        3.2.3 主要实验仪器第40页
    3.3 实验方法第40-46页
        3.3.1 重组载体的构建第40-43页
        3.3.2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红曲霉实验第43-45页
        3.3.3 转化子的性能分析第45-46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6-52页
        3.4.1 重组载体的构建第46-48页
        3.4.2 红曲霉转化子菌株的获得第48-49页
        3.4.3 红曲霉转化株酸性蛋白酶合成特性第49-51页
        3.4.4 转化子传代实验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4 红曲霉酸性蛋白酶合成的液态发酵条件优化第54-70页
    4.1 引言第54-55页
    4.2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55-56页
        4.2.1 主要试剂及配制第55-56页
        4.2.2 主要仪器第56页
    4.3 实验方法第56-60页
        4.3.1 制作酪氨酸浓度标准曲线第56页
        4.3.2 单因素变量液态发酵第56-58页
        4.3.3 响应面分析实验设计第58-60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0-69页
        4.4.1 酪氨酸浓度标准曲线第60页
        4.4.2 培养基配方单因素变量结果第60-65页
        4.4.3 响应面分析结果第65-68页
        4.4.4 红曲霉生长曲线和酸性蛋白酶曲线第68-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5 结论第70-72页
6 后续工作展望第72-74页
致谢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附录第82-84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2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82页
    C. ASP基因序列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第82-83页
    D. 表达载体PBC-HYGRO图谱第83页
    E. HPH基因序列第83-84页
    F. 熔解曲线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daravone和新设计六肽抑制Aβ聚集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水稻MYB家族转录因子OsMYB112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