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一、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第11-14页
        一、研究内容第11-12页
        二、基本框架第12-14页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与局限性第14-16页
        一、主要创新点第14页
        二、研究局限性第14-16页
第二章 文献述评第16-24页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一、自然资源第16页
        二、资源环境审计第16-17页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第17-24页
        一、自然资源与资产第18页
        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础理论研究第18-20页
        三、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20-21页
        四、其他学科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第21-24页
第三章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界定第24-36页
    第一节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基础第24-25页
        一、公共受托责任观第24页
        二、代际公平观第24页
        三、环境经济价值理论第24-25页
    第二节 自然资源资产基础理论第25-28页
        一、自然资源资产概念第25-26页
        二、自然资源资产的主要类别及其内容界定第26-28页
    第三节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本理论第28-34页
        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概念和要素第28-29页
        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范围第29-30页
        三、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目标第30-31页
        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第31-34页
    第四节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环境审计的关系第34-36页
        一、在审计目标上的关系第34页
        二、在审计内容上的关系第34-35页
        三、在审计特点上的关系第35-36页
第四章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第36-62页
    第一节 现有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一、指标体系尚不健全,没有统一的标准第36页
        二、部分评价指标仅注重短期效益的评价,未考虑长期绩效第36-37页
        三、现有指标体系与实践相脱节第37页
    第二节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基本框架第37-40页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38-39页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本框架第39-40页
    第三节 不同类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0-62页
        一、水资源资产第41-46页
        二、土地资源资产第46-50页
        三、矿产资源资产第50-53页
        四、森林资源资产第53-57页
        五、海洋资源资产第57-62页
第五章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指标体系应用—以森林资源资产为例第62-74页
    第一节 S市审计背景及审计目标第62-63页
        一、S市审计背景第62-63页
        二、审计目标第63页
    第二节 审计对象、范围和规范性文件第63-64页
        一、评价对象和审计范围第63-64页
        二、规范性文件第64页
    第三节 S市领导干部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与运用第64-74页
        一、审计数据第64页
        二、S市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应用第64-69页
        三、S市森林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指标数据分析第69-71页
        四、审计结果第71-74页
第六章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注意问题及完善建议第74-78页
    第一节 指标体系框架应用注意问题第74-75页
        一、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可获得性第74页
        二、审计方式方法选择第74-75页
        三、领导干部相关责任区分第75页
        四、审计结果的评价和运用第75页
    第二节 推动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措施第75-78页
        一、积极推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推动指标体系框架的建立与健全第75-76页
        二、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登记体系,保证数据来源真实可靠第76页
        三、完善审计制度规范,确定审计结果应用的法律基础第76页
        四、探索进行联合审计的方式方法,发挥其他专业人员的优势和力量第76-77页
        五、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措施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84页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眼咽肌病综合症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点研究
下一篇:数据可视化技术在客运信息监测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