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体脂测量方法的分类 | 第10-13页 |
1.3 历史发展动态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3.1 阻抗测量法历史发展动态 | 第13-14页 |
1.3.2 阻抗测量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1 研究方法现状 | 第14-15页 |
1.3.2.2 阻抗法体脂仪产品现状 | 第15-16页 |
1.3.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6-19页 |
第2章 系统测量原理及总体结构 | 第19-29页 |
2.1 人体成分介绍 | 第19-21页 |
2.1.1 水的平衡 | 第19页 |
2.1.2 蛋白质的平衡 | 第19-20页 |
2.1.3 脂肪的平衡 | 第20-21页 |
2.1.4 无机质的平衡 | 第21页 |
2.2 人体阻抗结构模型分析 | 第21-24页 |
2.2.1 人体阻抗等效模型 | 第21-22页 |
2.2.2 两种测量模型 | 第22-24页 |
2.2.2.1 容积导体模型 | 第22-23页 |
2.2.2.2 电阻率模型 | 第23-24页 |
2.3 人体脂肪含量与阻抗关系数学公式介绍 | 第24页 |
2.4 电极系统原理描述 | 第24-25页 |
2.4.1 检测电极和刺激电极 | 第25页 |
2.4.2 电极极化对电位检测的影响 | 第25页 |
2.5 系统整体设计框架及测量方法概述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9页 |
第3章 人体脂肪含量测量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 第29-43页 |
3.1 电路功能需求 | 第29页 |
3.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29-42页 |
3.2.1 系统电源模块设计 | 第30-32页 |
3.2.2 正弦信号发生模块设计 | 第32-35页 |
3.2.2.1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原理 | 第32-34页 |
3.2.2.2 基于AD9850的DDS正弦信号发生模块原理图 | 第34-35页 |
3.2.3 电压电流转换模块设计 | 第35-37页 |
3.2.4 四电极系统设计 | 第37页 |
3.2.5 前端放大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3.2.6 峰值保持电路设计 | 第38-39页 |
3.2.7 基于stm32的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 第39-40页 |
3.2.8 蓝牙串口模块设计 | 第40-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人体脂肪含量测量系统软件平台设计 | 第43-63页 |
4.1 软件功能需求 | 第43页 |
4.2 通信协议 | 第43-44页 |
4.3 嵌入式下位机软件平台设计 | 第44-50页 |
4.3.1 下位机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环境 | 第44-45页 |
4.3.2 各功能模块软件实现 | 第45-50页 |
4.3.2.1 AD9850软件实现 | 第45-46页 |
4.3.2.2 串口功能设置 | 第46-47页 |
4.3.2.3 A/D转换设计 | 第47-48页 |
4.3.2.4 下位机主函数设计 | 第48-50页 |
4.4 手机Android端App设计 | 第50-61页 |
4.4.1 Android手机端App总体设计 | 第50-51页 |
4.4.2 系统界面设计 | 第51-53页 |
4.4.3 蓝牙通信 | 第53-61页 |
4.4.3.1 蓝牙通信基础介绍 | 第53-54页 |
4.4.3.2 蓝牙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 第54-58页 |
4.4.3.3 数据包解析 | 第58页 |
4.4.3.4 结果分析模块设计 | 第58-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实验与分析 | 第63-71页 |
5.1 原理样机与实验过程 | 第63-65页 |
5.2 实验分析 | 第65-69页 |
5.2.1 系统电路标定测试 | 第65-66页 |
5.2.2 使用猪肉作系统定性测试 | 第66页 |
5.2.3 人体脂肪率测试数据及对比验证 | 第66-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6章 总结展望 | 第71-73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1-7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