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异韵--肖斯塔科维奇两首室内乐创作技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7-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第一章 作曲家生平与创作 | 第11-16页 |
第一节 肖斯塔科维奇生平简介 | 第11-13页 |
第二节 两部作品创作背景及概况: | 第13-16页 |
一、《e小调第二钢琴三重奏》创作及概况 | 第13-14页 |
二、《第八弦乐四重奏》创作及概况: | 第14-16页 |
第二章 《e小调第二钢琴三重奏》创作特点分析 | 第16-32页 |
第一节 各乐章第一主题特点分析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曲式结构分析 | 第18-25页 |
一、第一乐章(行板—中板) | 第19-20页 |
二、第二乐章(灿烂的快板) | 第20-21页 |
三、第三乐章(广板) | 第21-22页 |
四、第四乐章(小快板) | 第22-25页 |
第三节 和声特点分析 | 第25-29页 |
一、和弦结构 | 第25-27页 |
二、和声进行 | 第27-29页 |
第四节 配器特点分析 | 第29-32页 |
一、特殊演奏技法 | 第29-30页 |
二、织体特点 | 第30-32页 |
第三章《第八弦乐四重奏》创作特点分析 | 第32-55页 |
第一节 音名动机分析 | 第32-36页 |
一、音名动机的产生及其意义 | 第32-33页 |
二、音名动机的贯穿方式: | 第33-36页 |
第二节 曲式结构分析 | 第36-47页 |
一、第一乐章:广板 | 第37-39页 |
二、第二乐章:很快的快板 | 第39-42页 |
三、第三乐章:小快板 | 第42-44页 |
四、第四乐章:广板 | 第44-46页 |
五、第五乐章:广板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和声特点分析 | 第47-50页 |
一、和弦结构 | 第47-48页 |
二、和声进行 | 第48-50页 |
第四节 配器特点分析 | 第50-55页 |
一、特性音色的使用 | 第51-53页 |
二、织体特点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同声异韵的音乐内涵 | 第55-60页 |
第一节“死亡之舞”主题音乐来源 | 第55-56页 |
第二节“死亡之舞”音乐特点分析 | 第56-57页 |
一、主题旋律的特点 | 第56页 |
二、和声及其调性 | 第56-57页 |
三、节奏节拍特点 | 第57页 |
第三节 两部作品中深层关系的初探 | 第57-60页 |
一、相同主题材料在两部作品中的运用 | 第58页 |
二、两部作品的音乐形象 | 第58-59页 |
三、两部作品中的圆舞曲风格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