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生心理学论文

大学新生自我接纳和学校适应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10-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1 自我接纳第12-15页
        1.1.1 自我接纳的概念第12-13页
        1.1.2 自我接纳的测量第13页
        1.1.3 自我接纳的相关研究第13-14页
        1.1.4 自我接纳的干预研究第14-15页
    1.2 学校适应第15-17页
        1.2.1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现状第15页
        1.2.2 学校适应概念第15-16页
        1.2.3 学校适应的测量第16-17页
    1.3 自我接纳和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第17-18页
    1.4 问题提出第18-20页
        1.4.1 以往研究不足第18页
        1.4.2 本研究的意义第18-19页
        1.4.3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第19-20页
2 研究一 大学新生自我接纳与学校适应的现状研究第20-32页
    2.1 研究目的第20页
    2.2 研究内容第20页
    2.3 研究对象第20-21页
    2.4 研究工具第21-22页
        2.4.1 一般情况的调查第21页
        2.4.2 自我接纳问卷第21-22页
        2.4.3 学校适应问卷第22页
    2.5 研究方法第22页
    2.6 研究结果分析第22-32页
        2.6.1 大学新生自我接纳的人口学特点第22-26页
        2.6.2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人口学特点第26-32页
3 研究二 大学新生自我接纳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第32-34页
    3.1 研究目的第32页
    3.2 研究内容第32页
    3.3 研究对象第32页
    3.4 研究工具第32页
    3.5 研究方法第32页
    3.6 研究结果分析第32-34页
        3.6.1 大学新生自我接纳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第32-33页
        3.6.2 大学新生自我接纳与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第33-34页
4 研究三大学新生自我接纳和学校适应的干预研究第34-44页
    4.1 研究目的第34页
    4.2 选取研究对象和设计干预方案第34页
    4.3 研究工具的选取第34页
    4.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的使用第34-35页
    4.5 研究步骤第35-40页
        4.5.1 准备阶段第35-39页
        4.5.2 干预阶段第39-40页
        4.5.3 团体干预效果的评估第40页
    4.6 团体活动形式第40-41页
        4.6.1 团体游戏第40页
        4.6.2 团体讨论第40-41页
    4.7 团体干预结果第41-44页
        4.7.1 实验组和对照组自我接纳的变化第41-42页
        4.7.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校适应的变化第42-44页
5 讨论第44-49页
    5.1 大学新生自我接纳的人口学特点第44-45页
        5.1.1 大学新生自我接纳在性别上的特点第44页
        5.1.2 大学新生自我接纳在生源地上的影响第44页
        5.1.3 大学新生自我接纳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影响第44页
        5.1.4 大学新生自我接纳在专业上的影响第44-45页
        5.1.5 大学新生自我接纳在班级职务上的影响第45页
        5.1.6 大学新生自我接纳在父母学历上的影响第45页
    5.2 大学新生在学校适应上的人口学特点第45-46页
        5.2.1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在性别上的特点第45页
        5.2.2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在生源地上的影响第45-46页
        5.2.3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在独生子女上的影响第46页
        5.2.4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在专业上的影响第46页
        5.2.5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在班级职务上的影响第46页
        5.2.6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在父母学历上的影响第46页
    5.3 大学新生自我接纳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分析第46-47页
    5.4 团体干预结果讨论第47-49页
6 结论第49-52页
    6.1 研究结论第49-50页
        6.1.1 大学新生自我接纳的调查研究结果第49页
        6.1.2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调查研究结果第49-50页
        6.1.3 大学新生自我接纳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第50页
        6.1.4 团体干预研究结果第50页
    6.2 建议第50页
    6.3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50页
    6.4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附录第57-60页
    附录一:人口学变量调查表第57页
    附录二:自我接纳量表第57-58页
    附录三:大学新生适应量表(SACQ)修订版第58-60页
后记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人物纪录片创作中的情感传播--以纪录片《心·照》为例
下一篇:正在消逝的水烟--基于真实性与艺术性关系的创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