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的地下铁道环境振动地图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其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 | 第12-13页 |
1.2 环境振动的影响与危害 | 第13-16页 |
1.2.1 振动对人类正常工作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2 振动对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3 振动对精密设备仪器正常使用的影响 | 第15-16页 |
1.3 城市轨道交通诱发环境振动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3.2 各研究方法的特点 | 第19-20页 |
1.4 当前研究面临的新问题 | 第20-21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地下铁道环境振动频域预测模型 | 第23-36页 |
2.2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随机动力分析模型 | 第23-30页 |
2.2.1 车辆-轨道垂向耦合模型 | 第23-24页 |
2.2.2 车辆动力方程的建立 | 第24-25页 |
2.2.3 轨道方程的建立 | 第25-27页 |
2.2.4 轮轨垂向耦合关系 | 第27页 |
2.2.5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随机动力学求解 | 第27-29页 |
2.2.6 荷载激励的纵向线性等效 | 第29-30页 |
2.3 隧道-地基土体振动谐响应分析模型 | 第30-35页 |
2.3.1 稳态动力学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2.3.2 线弹性动力理论的适用条件 | 第32页 |
2.3.3 有限元模型尺寸的选择 | 第32-33页 |
2.3.4 剪切波波长的确定 | 第33页 |
2.3.5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33页 |
2.3.6 土中阻尼系数的确定 | 第33-34页 |
2.3.7 隧道-地基土体振动谐响应分析模型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地下铁道环境振动的实测研究 | 第36-48页 |
3.1 测试工点环境介绍 | 第36-37页 |
3.3 测试内容 | 第37页 |
3.4 测点布置 | 第37-38页 |
3.5 数据处理 | 第38-47页 |
3.5.1 现场本底振动 | 第38页 |
3.5.2 自互功率谱修正法去本底振动 | 第38-39页 |
3.5.3 测试结果 | 第39-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地下铁道环境振动频域预测模型的验证 | 第48-58页 |
4.1 成都地铁2号线测试对模型的验证 | 第48-54页 |
4.1.1 车辆-轨道模型 | 第48-49页 |
4.1.2 轨道几何不平顺状态 | 第49-50页 |
4.1.3 等效线性化的扣件力 | 第50页 |
4.1.4 隧道-地基土体振动谐响应分析模型 | 第50-52页 |
4.1.5 土的动力基本参数 | 第52页 |
4.1.6 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52-54页 |
4.2 南京地铁1号线测试对模型的验证 | 第54-57页 |
4.2.1 等效线性化的扣件力 | 第54-55页 |
4.2.2 隧道-地基土体振动谐响应分析模型 | 第55页 |
4.2.3 土的动力基本参数 | 第55-56页 |
4.2.4 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地下铁道环境振动地图的研制 | 第58-70页 |
5.1 地下铁道环境振动地图 | 第58页 |
5.2 地下铁道环境振动地图的研制方法 | 第58-61页 |
5.2.1 前处理模块 | 第59-60页 |
5.2.2 求解模块 | 第60-61页 |
5.2.3 后处理模块 | 第61页 |
5.3 地铁环境振动地图软件介绍 | 第61-63页 |
5.4 深圳地铁6号线松岗-溪头区间环境振动地图 | 第63-68页 |
5.4.1 深圳地铁6号线简介 | 第63-64页 |
5.4.2 松岗-溪头区间的线路环境 | 第64页 |
5.4.3 车辆-轨道模型 | 第64-65页 |
5.4.4 地质条件 | 第65-67页 |
5.4.5 松岗-溪头区间地铁环境振动地图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