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9页 |
四、研究的价值和方法 | 第9-10页 |
五、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第一章 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含义和形成 | 第16-30页 |
第一节 语文教学流派的含义 | 第16-19页 |
一、流派的含义 | 第16-17页 |
二、教学流派的含义 | 第17-18页 |
三、语文教学流派的含义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语文教学流派的界定 | 第19-23页 |
一、教学流派和教学风格的关系 | 第19-20页 |
二、教学流派和教学模式的关系 | 第20页 |
三、教学流派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 第20-21页 |
四、语文教学流派的界定标准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形成 | 第23-28页 |
一、当代语文教学流派形成的背景 | 第23-25页 |
二、当代语文教学流派形成的推动力量 | 第25-26页 |
三、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核心内容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类型 | 第30-53页 |
第一节 感悟型流派 | 第30-38页 |
一、以于漪为代表的情感陶冶型 | 第30-33页 |
二、以洪镇涛为代表的语感体味型 | 第33-36页 |
三、以欧阳代娜为代表的审美体悟型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引导型流派 | 第38-44页 |
一、以钱梦龙、蔡澄清为代表的导读点拨型 | 第39-40页 |
二、以魏书生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型 | 第40-43页 |
三、以武镇北为代表的目标引导型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开掘型流派 | 第44-52页 |
一、以宁鸿彬为代表的思维训练型 | 第45-47页 |
二、以程汉杰、杨初春为代表的能力训练型 | 第47-49页 |
三、以张富为代表的跳摘训练型 | 第49-50页 |
四、以张孝纯、姚竹青为代表的拓展训练型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发展 | 第53-76页 |
第一节 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发展阶段 | 第53-58页 |
一、起步阶段 | 第53-54页 |
二、成长阶段 | 第54-55页 |
三、成熟阶段 | 第55-56页 |
四、基本完善阶段 | 第56-58页 |
第二节 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发展模式 | 第58-63页 |
一、按语文教学流派形成的自觉性程度划分 | 第58-60页 |
二、按语文教学流派形成的途径划分 | 第60-61页 |
三、按语文教学流派的不同联接点划分 | 第61-63页 |
第三节 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发展趋势 | 第63-65页 |
一、语文教学流派的自觉性发展趋势 | 第63页 |
二、语文教学流派的地域性发展趋势 | 第63-64页 |
三、语文教学流派的合流性发展趋势 | 第64-65页 |
四、语文教学流派的互补性发展趋势 | 第65页 |
第四节 当代语文教学流派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 | 第65-75页 |
一、当代语文教学流派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 | 第66-70页 |
二、当代语文教学流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 | 第70-72页 |
三、当代语文教学流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效果 | 第72-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第83-84页 |
后记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