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补习教育的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的目的 | 第16-17页 |
1.4.2 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校外补习机构办学基本情况的调研 | 第18-20页 |
2.1 调查研究的对象 | 第18页 |
2.2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校外补习机构的现状 | 第20-35页 |
3.1 学生参加校外补习机构补习的情况 | 第20-23页 |
3.1.1 学生参加校外补习机构补习比例 | 第20-21页 |
3.1.2 学校教师对于学生参加校外补习补习的态度 | 第21页 |
3.1.3 学生参加校外补习机构补习物理比例 | 第21-23页 |
3.2 校外补习机构中物理教师的情况 | 第23-25页 |
3.2.1 校外补习机构中物理教师的来源 | 第23-24页 |
3.2.2 校外补习机构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 | 第24-25页 |
3.3 校外补习机构中物理教学理念 | 第25-26页 |
3.4 校外补习机构中物理学科教学的形式、方法、效果 | 第26-31页 |
3.4.1 校外补习机构中补习的形式 | 第26-27页 |
3.4.2 校外补习机构中补习中学物理的方式 | 第27-29页 |
3.4.3 校外补习机构中补习中学物理的效果 | 第29-31页 |
3.5 参加校外补习对于学生的影响 | 第31-32页 |
3.5.1 参加校外补习对于学生不利影响 | 第31页 |
3.5.2 参加校外补习对于学生有利的影响 | 第31-32页 |
3.6 补习机构的费用收支及合法情况 | 第32-35页 |
3.6.1 补习机构费用支出和收取的学费情况 | 第32-33页 |
3.6.2 补习机构的合法情况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导致贵阳市校外补习机构出现问题的因素 | 第35-40页 |
4.1 家庭方面的因素 | 第35-36页 |
4.1.1 家庭经济收入的快速增长 | 第35页 |
4.1.2 父母的相互攀比 | 第35页 |
4.1.3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 | 第35-36页 |
4.2 学校教学方面的因素 | 第36-37页 |
4.2.1 学校物理基础教学的不足 | 第36页 |
4.2.2 学校追求高分率和升学率 | 第36-37页 |
4.3 应试教育方面的因素 | 第37-38页 |
4.4 区域教育资源方面的因素 | 第38-39页 |
4.4.1 中学教师师资的不均衡 | 第38页 |
4.4.2 学校因地处区域导致的教育资源失衡 | 第38-39页 |
4.5 教育法律法规和执法方面的因素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相关建议及策略 | 第40-4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0页 |
5.2 对中学物理教师的建议 | 第40-42页 |
5.2.1 重视班上物理学困生 | 第40-41页 |
5.2.2 物理教学应重视基础并因材施教 | 第41-42页 |
5.3 对于学校的建议 | 第42页 |
5.4 对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 第42-47页 |
5.4.1 不断改革教育评价机制 | 第42-43页 |
5.4.2 调整教育资源更合理的分配 | 第43-44页 |
5.4.3 开发学校的公益或是半公益补习教育资源 | 第44页 |
5.4.4 规范校外教育补习市场 | 第44-47页 |
第六章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致谢词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