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靛瑶医疗的变迁--以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梁子村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8-9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五节 借鉴的理论 | 第13页 |
第六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一、基本思路 | 第13页 |
二、基本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瑶族医疗的历史发展与特点 | 第15-27页 |
第一节 瑶族的历史与文化 | 第15-17页 |
一、瑶族的历史 | 第15页 |
二、瑶族的文化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瑶族的医疗历史 | 第17-22页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传统医疗时期 | 第17-20页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现代医疗时期 | 第20-22页 |
第三节 瑶族的医疗文化 | 第22-27页 |
一、治疗方式体现宗教信仰 | 第22-24页 |
二、医疗思想体现中医思想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三、药物理论生动朴素体现原始民族的思维特点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云南河口蓝靛瑶医疗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 第27-45页 |
第一节 调查点的概况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河口瑶山的医疗事业的历史发展概况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现代医疗体系的发展 | 第29-37页 |
一、20 世纪上半叶的医疗发展 | 第29-30页 |
二、1949 年——1979 年的医疗发展 | 第30-31页 |
三、改革开放之后20 年的医疗发展 | 第31-35页 |
四、二十一世纪的医疗发展 | 第35-37页 |
第四节 传统医疗体系的发展 | 第37-43页 |
一、草医 | 第37-38页 |
二、巫医 | 第38-43页 |
第五节 传统瑶医与现代医疗体系融合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相关问题的思考 | 第45-52页 |
第一节 蓝靛瑶医疗文化变迁原因初探 | 第45-47页 |
一、文化传播的影响 | 第45页 |
二、社会政治力量的强大 | 第45-46页 |
三、经济发展是根本原因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多元医疗体系结合的必要性 | 第47-49页 |
一、传统医疗方式仍发挥极大作用 | 第47-48页 |
二、“传统”结合“现代”,优势互补 | 第48-49页 |
第三节 乡村医生在瑶族地区基层医疗中的重要性 | 第49-52页 |
一、国情因素 | 第49-50页 |
二、现实因素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