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音论文--中古语音(魏晋南北朝―宋语音)论文

東晉三家經師音注的反切結構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4-23页
    1.1 徐邈、刘昌宗、李轨反切的概況第15-16页
        1.1.1 徐邈反切材料概況第15页
        1.1.2 刘昌宗反切材料概況第15-16页
        1.1.3 李轨反切材料概況第16页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6-21页
        1.2.1 徐邈音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2 刘昌宗音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3 李轨音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4 徐邈、刘昌宗、李轨音研究现状评述第20-21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材料与方法第21-23页
        1.3.1 研究价值第21页
        1.3.2 研究材料第21-22页
        1.3.3 研究方法第22-23页
第2章 切上字的用韻情況第23-36页
    2.1 徐邈切上字的用韻情況第23-27页
        2.1.1 徐邈切上字用韻的统计结果第23-25页
        2.1.2 徐邈切上字的韻部分佈与"呼读假说"第25-26页
        2.1.3 徐音聲母例外"呼读"的解释第26-27页
    2.2 刘昌宗切上字的用韻情況第27-30页
        2.2.1 刘昌宗切上字用韻的统计结果第27-28页
        2.2.2 刘昌宗切上字的韻部分佈与"呼读假说"第28页
        2.2.3 刘音聲母例外"呼读"的解释第28-30页
    2.3 李轨切上字的用韻情況第30-33页
        2.3.1 李轨切上字用韻的统计结果第30-31页
        2.3.2 李轨切上字的韻部分佈与"呼读假说"第31-32页
        2.3.3 李音聲母例外"呼读"的解释第32-33页
    2.4 东晋经师反切上字韻部的一致性与阶段性第33-36页
        2.4.1 徐邈、刘昌宗、李轨切上字用韻情況比较第33-34页
        2.4.2 东晋经师与《广韻》切上字用韻情況比较第34-36页
第3章 切下字的聲母情況第36-73页
    3.1 徐邈切下字的聲母情況第37-47页
        3.1.1 徐邈三等韻切下字的聲母情況第37-44页
        3.1.2 徐邈一等韻切下字的聲母情況第44-45页
        3.1.3 徐邈二等韻切下字的聲母情況第45-46页
        3.1.4 徐邈四等韻切下字的聲母情況第46-47页
        3.1.5 徐邈切下字的聲母总体情況第47页
    3.2 刘昌宗切下字的聲母情況第47-55页
        3.2.1 刘昌宗三等韻切下字的聲母情況第47-52页
        3.2.2 刘昌宗一等韻切下字的聲母情況第52-53页
        3.2.3 刘昌宗二等韻切下字的聲母情況第53页
        3.2.4 刘昌宗四等韻切下字的聲母情況第53-54页
        3.2.5 刘昌宗切下字的聲母总体情況第54-55页
    3.3 李轨切下字的聲母情況第55-61页
        3.3.1 李轨三等韻切下字的聲母情況第55-59页
        3.3.2 李轨一等韻切下字的聲母情況第59页
        3.3.3 李轨二等韻切下字的聲母情況第59-60页
        3.3.4 李轨四等韻切下字的聲母情況第60页
        3.3.5 李轨切下字的聲母总体情況第60-61页
    3.4 东晋经师反切下字聲母的一致性第61-73页
        3.4.1 东晋经师的重纽现象第61-71页
        3.4.2 东晋经师切下字的聲母特点第71-73页
第4章 特殊反切所透露的语音现象第73-97页
    4.1 徐邈特殊反切研究第74-85页
        4.1.1 徐邈聲母方面的特殊反切第74-80页
        4.1.2 徐邈韻部方面的特殊反切第80-82页
        4.1.3 徐邈聲调方面的特殊反切第82-85页
    4.2 刘昌宗特殊反切研究第85-94页
        4.2.1 刘昌宗聲母方面的特殊反切第86-88页
        4.2.2 刘昌宗韻部方面的特殊反切第88-91页
        4.2.3 刘昌宗聲调方面的特殊反切第91-94页
    4.3 李轨特殊反切研究第94-97页
        4.3.1 李轨聲母方面的特殊反切第94-95页
        4.3.2 李轨韻部方面的特殊反切第95-96页
        4.3.3 李轨聲调方面的特殊反切第96-97页
第5章 结语第97-100页
    5.1 本文的创新点第97-99页
    5.2 本文的不足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作者简历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学生汉语二项定语习得偏误分析
下一篇:《淨土三部經音義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