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教育学分支论文

论生活教育与幸福生活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一、研究起缘第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2页
  (一)将幸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第9-10页
  (二)将回归生活作为教育的转向第10-12页
 三、研究意义第12页
  (一)理论意义第12页
  (二)现实意义第12页
 四、研究方法第12页
  (一)文献法第12页
  (二)访谈法第12页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拟创新点第12-14页
  (一)研究的重点第12页
  (二)研究的难点第12页
  (三)研究的拟创新点第12-14页
第二章 生活教育关涉幸福生活的相关理论阐述第14-28页
 一、“教育”与“生活”的涵义第14-17页
  (一)“教育”的涵义第14-15页
  (二)“生活”的涵义第15-17页
 二、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第17-18页
  (一)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第17页
  (二)生活是教育的原点第17-18页
 三、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历史考察第18-20页
  (一)卢梭的自然生活教育观第18页
  (二)斯宾塞的科学生活教育观第18-19页
  (三)杜威的民主生活教育观第19页
  (四)陶行知的民众生活教育观第19-20页
  (五)当代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第20页
 四、什么是幸福第20-22页
  (一)关于幸福的历史考察第20-21页
  (二)幸福的内涵第21-22页
 五、教育和幸福的关系第22-24页
  (一)幸福需要教育第22-23页
  (二)教育关涉个体幸福第23-24页
 六、教育关涉幸福生活的人性论假设第24-28页
  (一)由顺从的人到充满生命力的自由人第24-25页
  (二)由体制化的人到完整独立的人第25-26页
  (三)由抽象的人到具体的人第26-27页
  (四)由培养知识人到培养幸福人第27-28页
第三章 生活教育远离幸福生活的问题表征第28-35页
 一、生活教育远离幸福生活的现状分析第28-32页
  (一)积极生活体验的“被剥夺”第28-29页
  (二)当下生活的桎梏第29-30页
  (三)家长不当的教育让儿童远离幸福第30-32页
 二、生活教育远离幸福生活的原因检视第32-35页
  (一)家长对教育的一知半解第32-33页
  (二)被功利主义主导的社会致使学校教育迷失幸福第33页
  (三)教育中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割裂第33-35页
第四章 生活教育实现幸福生活的思考与建议第35-42页
 一、政府——归还教育的本真第35-36页
  (一)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第35页
  (二)教育目的由培养“接班人”到培养“幸福人”第35-36页
 二、家庭——打下幸福生活的根基第36-38页
  (一)家长应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第36-37页
  (二)构建新型亲子关系第37页
  (三)积极构建学习型家庭第37-38页
 三、学校——践行幸福的学校教育生活第38-42页
  (一)培养教师信仰第38-39页
  (二)从规训教育转向推崇儿童天性的教育第39页
  (三)生成学生体悟幸福的能力第39-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致谢第46-47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47-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渝电化教育史研究
下一篇:四川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研究--以简阳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