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24页 |
一、 问题缘起 | 第11-13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三、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20-22页 |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2-24页 |
第一章 地方高师院校教学学术发展的理论廓清 | 第24-31页 |
第一节 教学学术的提出及其传播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教学学术相关概念厘定 | 第25-28页 |
一、 教学学术作为一种学术类型 | 第26-27页 |
二、 教学学术作为一种教学水平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教学学术对于地方高师院校特色凝练的特殊价值 | 第28-31页 |
一、 地方高师院校引入教学学术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28-29页 |
二、 高等师范教育面临发展机遇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学学术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1-40页 |
第一节 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学学术的发展背景 | 第31-33页 |
一、 高等师范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 第31-32页 |
二、 高等师范教育办学体系改革为教学学术发展提供政策环境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制度层面:大学教学学术的内外制度障碍 | 第33-35页 |
一、 大学教学学术的外在制度障碍 | 第33-34页 |
二、 大学教学学术的内在制度障碍 | 第34-35页 |
第三节 院校层面: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程度滞后 | 第35-36页 |
一、 办学思想不明确,缺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 | 第35页 |
二、 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多样性,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 | 第35-36页 |
三、 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 第36页 |
四、 办学目标定位缺乏学校特色 | 第36页 |
第四节 教师层面:教学的学术性程度不高 | 第36-38页 |
一、 无意识研究居主导,教学理论成果生产率普遍偏低 | 第37页 |
二、 教师教学趋于保守,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足,教学交流频率不高 | 第37页 |
三、 教师教育专业优势不明显 | 第37-38页 |
第五节 学生层面:传统传授范式阻碍教学学术发展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发达国家高校教学学术发展的基本经验 | 第40-46页 |
第一节 大学内部教学支持性机构的创立 | 第41-42页 |
一、 推广重视教学的基本理念,促进全新学术价值观生成 | 第41页 |
二、 学生本位,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全面提供支持 | 第41页 |
三、 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持 | 第41-42页 |
四、 借助先进教育技术,建立网络学习与资源平台 | 第42页 |
第二节 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 第42-44页 |
一、 迈阿密大学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 第42-43页 |
二、 教师间协作自学研究促进教学学术发展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建立教学学术奖励制度体系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地方高师院校教学学术发展的可能路径建构 | 第46-55页 |
第一节 制度路径:通过法律制度将教学学术纳入传统学术范畴 | 第46-48页 |
一、 构建教学学术的外在制度保障 | 第47页 |
二、 构建教学学术的内在制度保障 | 第47-48页 |
第二节 院校路径:重拾教学尊严以回归教学本位 | 第48-50页 |
一、 建立内部教与学支持性机构,弘扬教学为本的价值观 | 第48-49页 |
二、 创建校级教学学术激励机制 | 第49页 |
三、 进行学校内部院(系)教学评估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教师路径:彰显教学学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 第50-52页 |
一、 开展教师间协作自学,建立学习共同体 | 第50-51页 |
二、 转变传统传授范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第51-52页 |
第四节 学生路径:转变传统传授范式、培育师范生教学学术意识 | 第52-55页 |
一、 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基础教育教师具备基本教学研究能力 | 第52-53页 |
二、 教学学术引领师范生的未来发展 | 第53页 |
三、 建立适宜教学学术发展的学生评价制度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