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图目录 | 第13-15页 |
表目录 | 第15-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次任务驾驶行为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论文研究工作 | 第26-2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第2章 实验方案设计与实现 | 第29-40页 |
·驾驶行为影响因素及选择原则 | 第29-30页 |
·实验对象 | 第30-31页 |
·实验设备 | 第31-35页 |
·驾驶人视觉行为与驾驶环境信息采集系统 | 第31-32页 |
·车辆运行状态信息采集系统 | 第32-33页 |
·驾驶人视觉行为与车辆运行状态信息采集同步实现 | 第33页 |
·次任务设备的选取与任务设计 | 第33-35页 |
·实验道路环境开发 | 第35页 |
·实验过程设计 | 第35-36页 |
·表征参数选取 | 第36-37页 |
·数据处理 | 第37-39页 |
·次任务驾驶过程数据提取 | 第37-38页 |
·异常数据剔除 | 第38-39页 |
·数据分析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驾驶人视觉行为分析 | 第40-63页 |
·驾驶人视觉行为 | 第40-41页 |
·眼动基本形式 | 第40-41页 |
·注视与扫视行为区分标准 | 第41页 |
·驾驶人注视区域划分 | 第41-45页 |
·驾驶人注视区域划分方法研究现状 | 第41-44页 |
·基于驾驶人特性的注视区域划分方法 | 第44-45页 |
·次任务驾驶过程中的眼动行为分析 | 第45-60页 |
·注视行为 | 第45-54页 |
·扫视行为 | 第54-58页 |
·眨眼行为 | 第58-60页 |
·次任务驾驶对驾驶人视觉行为影响综合分析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车辆运行状态分析 | 第63-76页 |
·车辆纵向运行状态 | 第63-68页 |
·纵向速度均值 | 第63-64页 |
·纵向速度标准差 | 第64-66页 |
·纵向加速度标准差 | 第66-68页 |
·车辆横向运行状态 | 第68-73页 |
·方向盘转角标准差 | 第68-70页 |
·方向盘转角熵值 | 第70-72页 |
·横向加速度标准差 | 第72-73页 |
·次任务驾驶对车辆运行状态影响综合分析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模型研究 | 第76-101页 |
·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目标 | 第76页 |
·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方法 | 第76-78页 |
·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对象及关系分析 | 第76页 |
·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76-78页 |
·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 | 第78页 |
·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模型构建 | 第78-96页 |
·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78-80页 |
·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因素集与评语集的确定 | 第80-82页 |
·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的指标权重求取 | 第82-94页 |
·确定评价结果 | 第94-95页 |
·评价等级划分 | 第95-96页 |
·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模型应用研究 | 第96-100页 |
·实验验证 | 第96-97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97-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4页 |
·工作总结 | 第101-102页 |
·创新成果 | 第102-103页 |
·研究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2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附录 | 第115-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