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网瘾易感性人格、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18页
   ·网络成瘾概述第10-11页
     ·网络成瘾的界定第10-11页
   ·网络成瘾的易感性人格特质第11-12页
     ·网瘾易感性人格特质的界定第11页
     ·网络成瘾的易感人格第11-12页
       ·网络成瘾与冲动性第11页
       ·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第11-12页
       ·网络成瘾与感觉寻求第12页
       ·网络成瘾与其他人格特质第12页
   ·网络成瘾与人际第12-13页
   ·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第13页
   ·关于测量内隐联结的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第13-15页
   ·问题提出第15-18页
     ·选题依据第15-16页
     ·研究意义第16-18页
第2章 研究设计第18-20页
   ·研究目的第18页
   ·研究假设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20页
     ·文献查阅法第18页
     ·访谈法第18页
     ·问卷法第18-19页
     ·实验法第19-20页
第3章 《大学生网瘾易感性人格量表》的编制第20-32页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20页
     ·研究目的第20页
     ·研究假设第20页
   ·研究过程第20-29页
     ·开放式问卷调查第20页
     ·量表项目编制第20-21页
     ·《大学生网瘾易感性人格量表》的预测第21-24页
       ·被试第21页
       ·工具第21页
       ·结果第21-24页
     ·《大学生网瘾易感性人格量表》的修订第24-29页
       ·被试第24页
       ·工具第24页
       ·结果第24-29页
   ·讨论第29页
     ·有关大学生网瘾易感性人格量表的结构第29页
     ·有关大学生网瘾易感性人格量表的信效度第29页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29-30页
   ·结论第30-32页
第4章 网络成瘾、网瘾易感性人格和幸福感:人际中介模型第32-38页
   ·研究目的第32页
   ·研究假设第32页
   ·研究方法第32-33页
     ·被试第32页
     ·工具第32-33页
     ·数据分析第33页
   ·结果第33-36页
     ·网瘾易感性人格与网络成瘾、人际关系及幸福感的相关分析第33-34页
     ·网瘾易感性人格、网络成瘾与人际对幸福感的回归分析第34页
     ·网瘾易感性人格、网络成瘾与幸福感关系的人际中介模型第34-36页
   ·讨论第36-37页
   ·结论第37-38页
第5章 网瘾者与非网瘾者对网络社交平台内隐态度的实验研究第38-44页
   ·研究目的第38页
   ·研究假设第38页
   ·研究方法第38-41页
     ·实验被试第38页
     ·实验工具第38页
     ·实验材料第38-39页
     ·实验程序第39-40页
     ·数据统计第40-41页
   ·实验结果第41页
     ·网瘾组与非网瘾组对网络社交平台的内隐态度分析第41页
     ·网瘾组与非网瘾组对网络社交平台内隐态度的差异性分析第41页
   ·讨论第41-42页
     ·网瘾组与非网瘾组对网络社交平台的内隐态度分析第41-42页
     ·网瘾组与非网瘾组对网络社交平台态度的差异性分析第42页
   ·结论第42-44页
第6章 总讨论与结论第44-48页
   ·总讨论第44-45页
   ·总结论第45页
   ·创新点第45-46页
   ·不足与展望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附录第52-62页
致谢第62-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特面部表情对广告受众态度的影响
下一篇:大学生自控能力、注意稳定性和工作记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