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绪论 | 第10-17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三)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25页 |
(一) 公共企业 | 第17页 |
(二) 非正式员工 | 第17-18页 |
1. 非正式员工的界定 | 第17页 |
2. 非正式员工的类型 | 第17-18页 |
3. 企业非正式员工的特点 | 第18页 |
(三) 薪酬概述 | 第18-21页 |
1. 薪酬概念极其构成 | 第18-19页 |
2. 薪酬的功能与作用 | 第19-20页 |
3. 薪酬的基本形式 | 第20-21页 |
(四) 薪酬管理概述 | 第21-22页 |
1. 薪酬管理目标 | 第21页 |
2. 薪酬管理内容 | 第21-22页 |
(五) 薪酬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1. 激励纬度 | 第22-23页 |
2. 绩效纬度 | 第23-25页 |
三、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客服中心客服代表原薪酬管理情况的分析 | 第25-33页 |
(—)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客服中心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1. 公司与部门简介 | 第25页 |
2. 人员构成 | 第25页 |
3. 雇员岗位分布 | 第25-26页 |
(二)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客服中心原薪酬体系 | 第26-29页 |
1. 薪酬构成 | 第26页 |
2. 薪酬中的固定收入 | 第26-28页 |
3. 薪酬中的变动部分 | 第28-29页 |
4. 福利待遇 | 第29页 |
(三)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客服中心原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9-33页 |
1. 基于雇员职级的宽带弹性薪酬影响雇员工作积极性 | 第29-30页 |
2. 薪酬激励未体现多劳多得 | 第30页 |
3. 业务营销推广行为未能有效激励 | 第30-31页 |
4. 计算过于复杂难以理解 | 第31页 |
5. 客服代表的工作量与其获得的实际薪酬相关性不强 | 第31-33页 |
四、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客服中心客服代表的薪酬体系改革方案 | 第33-49页 |
(一)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客服中心客服代表薪酬改革方案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1. 战略导向原则 | 第33页 |
2. 公平性原则 | 第33页 |
3. 有效性原则 | 第33页 |
4. 合法性原则 | 第33-34页 |
(二)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客服中心客服代表的岗位价值评估 | 第34-37页 |
1. 岗位价值分析 | 第34页 |
2. 岗位价值评估 | 第34-37页 |
(三)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客服中心客服代表薪酬管理改革方案 | 第37-41页 |
1. 整体原则 | 第37-38页 |
2. 客服代表薪酬结构 | 第38页 |
3. 计量奖金的计算与管理 | 第38-41页 |
4. 考核办法 | 第41页 |
(四)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客服中心客服代表薪酬管理改革试点情况 | 第41-47页 |
1. 初步试点方案 | 第42-43页 |
2. 试点总体情况 | 第43-47页 |
(五)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客服中心人员薪酬管理保障措施 | 第47-49页 |
1. 计件工资制需要做好话务保障 | 第47页 |
2. 计件单价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 | 第47页 |
3. 启动高职级雇员流失预警和挽留机制 | 第47页 |
4. 开展薪酬制度的培训 | 第47页 |
5. 与客服代表群体的沟通需要强化 | 第47-48页 |
6. 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信息系统 | 第48页 |
7. 客服代表薪酬体系需要长期完善 | 第48-49页 |
五、公共企业非正式员工薪酬管理改革对策探讨 | 第49-51页 |
(一) 应该加强对公共企业非正式员工的薪酬激励 | 第49页 |
1. 公共企业应重视对非正式员工进行薪酬激励 | 第49页 |
2. 政府应出台有利于激励公共企业非正式员工的薪酬政策 | 第49页 |
(二) 创新公共企业非正式员工薪酬形式 | 第49-50页 |
(三) 公共企业非正式员工薪酬改革的措施亟需重点保障 | 第50页 |
(四) 构建公共企业非正式员工的职业上升通道 | 第50页 |
(五) 启动公共企业非正式员工的长效关怀行动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表 | 第55-56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
后记、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