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共建共享下的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现状及策略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引言第10-16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第10-12页
     ·资源共建共享的背景第1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研究目的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16页
     ·文献分析法第14页
     ·问卷调查法第14页
     ·访谈法第14-16页
2 相关概念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2页
   ·相关概念第16-17页
     ·教育资源第16页
     ·数字化教育资源第16-17页
     ·共建共享第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2页
     ·国内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现状第17-19页
     ·国外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现状第19-22页
3 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的理论路径第22-30页
   ·数字化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第22-23页
     ·“经验之塔”理论第22页
     ·多元智能理论第22-23页
     ·共建共享的和谐观第23页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特点第23-24页
     ·数字化资源的多样性第23页
     ·数字化资源的无穷行第23-24页
     ·数字化资源的交互性第24页
     ·数字化资源的灵活性第24页
     ·数字化资源的共享性第24页
   ·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的原则第24-25页
     ·教育性原则第24页
     ·经济性原则第24-25页
     ·个性化原则第25页
     ·趣味性原则第25页
     ·适宜性原则第25页
   ·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的一般流程第25-27页
     ·需求分析第26页
     ·评估数字化资源第26页
     ·合理利用资源第26页
     ·评价资源第26-27页
   ·数字化资源开发应注意的共建共享问题第27-30页
     ·开发人员的合作问题第27页
     ·资源开发的技术标准问题第27-28页
     ·知识产权问题第28页
     ·资源利益分配问题第28-30页
4 共建共享下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的实例分析第30-46页
   ·幼儿园数字化资源现状第30页
   ·问卷及访谈提纲的编制第30-31页
     ·问卷设计第30-31页
     ·访谈提纲的编制第31页
   ·调查对象及实施方法第31-33页
     ·调查对象的确定第31-32页
     ·方法的实施第32-33页
   ·数字化资源开发中有利于共建共享的因素第33-40页
     ·开发人员分工明确第33页
     ·教师参与数字化资源开发的积极性高第33-34页
     ·数字化资源自主开发的比例较高第34-35页
     ·数字化资源质量整体较好第35-37页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第37-38页
     ·资源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第38-40页
   ·数字化资源开发中不利于共建共享的因素第40-44页
     ·教学与数字化资源整合度不够高第40-41页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缺失第41-42页
     ·数字化资源开发类型比例不协调第42页
     ·幼儿园与其它单位的交流、合作较少第42页
     ·数字化资源管理体制有待改善第42-44页
     ·信息技术标准使用不规范偶有发生第44页
   ·小结第44-46页
5 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的共建共享策略第46-52页
   ·形成合力,共建资源第46页
   ·优化组合,提高资源的共享度第46-48页
     ·完善管理机制第46-47页
     ·规范与标准一致第47页
     ·跨库检索系统或资源交换平台的引进第47-48页
   ·多渠道开发资源第48-49页
     ·加大资源自主开发比例第48页
     ·加强园际、园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48-49页
   ·多措并举,提高教师参与性第49-50页
     ·完善激励机制第49页
     ·多样化开展信息技术培训第49页
     ·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第49-50页
   ·重视后续工作,保证资源开发的可持续第50-52页
6 结语第52-54页
   ·研究总结与发现第52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第58-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或无压力情境下不同领导力大学生抑制控制的特点
下一篇:大学生自我同情、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The Mediation Effects of Intentional Self-reg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