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阿特·泰坦姆概述 | 第11-19页 |
第一节 阿特·泰坦姆的生平简介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阿特·泰坦姆的“音乐来源” | 第12-19页 |
一、概述 | 第12-17页 |
二、李·史密斯对阿特·泰坦姆的影响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阿特·泰坦姆的基本音乐语言 | 第19-38页 |
第一节 和声语汇 | 第19-27页 |
一、功能骨架性进行 | 第19-22页 |
1、Ⅱ-Ⅴ-Ⅰ的进行 | 第19-20页 |
2、上四度和声进行 | 第20-22页 |
二、连接过渡进行 | 第22-25页 |
1、段落连接 | 第23页 |
2、华彩段落 | 第23-25页 |
三、和弦结构的变化 | 第25-27页 |
第二节 音乐短句语汇 | 第27-38页 |
一、音阶 | 第27-29页 |
1、五声音阶 | 第27-28页 |
2、全音阶和半音阶 | 第28-29页 |
二、形态 | 第29-35页 |
1、固定节奏型 | 第30-32页 |
一、三连音 | 第30-31页 |
二、切分节奏 | 第31-32页 |
2、华彩流动形态 | 第32-35页 |
一、直线上下式 | 第32-33页 |
二、交替上下式 | 第33-34页 |
三、波浪型 | 第34页 |
四、原地踏步式 | 第34-35页 |
三、内声部 | 第35-36页 |
四、综合型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阿特·泰坦姆的整体音乐构成逻辑 | 第38-48页 |
第一节 曲体结构逻辑 | 第38-40页 |
1、整体曲体结构逻辑 | 第38页 |
2、段落结构变化逻辑 | 第38-40页 |
第二节 旋律材料变奏逻辑 | 第40-44页 |
1、旋律长度 | 第40-41页 |
2、装饰性音群 | 第41-42页 |
3、主旋律的声部变化 | 第42-43页 |
4、“呼应声部”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和声变化逻辑 | 第44-48页 |
1、和声复杂化 | 第44-46页 |
2、和声重配 | 第46-47页 |
3、插入新和声的句子 | 第47-48页 |
第四章 阿特·泰坦姆继承的音乐风格 | 第48-68页 |
第一节 相关爵士乐背景概述 | 第48-49页 |
1、爵士乐的起源 | 第48-49页 |
2、爵士乐时代 | 第49页 |
第二节 散拍乐 | 第49-57页 |
一、相同的部分 | 第49-50页 |
1、左手节奏型 | 第49-50页 |
2、右手切分活动 | 第50页 |
二、发展变化部分 | 第50-57页 |
1、曲体结构 | 第50-51页 |
2、句子间的发展逻辑 | 第51-57页 |
第三节 摇摆乐 | 第57-61页 |
一、摇摆乐的继承及发展 | 第57-61页 |
1、律动 | 第57-58页 |
2、和弦的分解 | 第58-60页 |
(1) 动静变化幅度 | 第58-60页 |
(2) 旋律音域及音符时值 | 第60页 |
3、“大乐队”风格 | 第60-61页 |
4、与其它风格结合 | 第61页 |
第四节 阿特·泰坦姆与古典音乐 | 第61-68页 |
一、古典音乐对阿特·泰坦姆音乐的影响 | 第61-62页 |
二、阿特·泰坦姆华彩段与古典炫技的联系及区别 | 第62-68页 |
1、音乐短句语汇 | 第63-66页 |
(1) 完全引用 | 第63-64页 |
(2) 大部分音乐短句接近 | 第64页 |
(3) 转变速度不同 | 第64-66页 |
2、形态相似 | 第66-67页 |
3、内声部 | 第67-68页 |
(1) 旋律安排 | 第67页 |
(2) 内声部旋律性 | 第67-68页 |
第五章 阿特·泰坦姆对比波普的影响及其在爵士乐史上的地位 | 第68-73页 |
第一节 阿特·泰坦姆对比波普的影响 | 第68-73页 |
一、比波普概述 | 第68-69页 |
二、华彩方式 | 第69-71页 |
1、语言习惯 | 第69-70页 |
2、乐句 | 第70-71页 |
三、动力因素 | 第71-73页 |
1、节奏 | 第71-72页 |
2、突发重音 | 第72-73页 |
四、阿特·泰坦姆对爵士音乐家的影响 | 第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