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民工”叙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导论 | 第12-17页 |
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7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第1章 民工文学理论基础 | 第17-37页 |
1 民工文学概念 | 第17-20页 |
2 民工文学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民工表述的现状 | 第20-22页 |
·民工文学的现状 | 第22-24页 |
3 民工文学兴起的原因 | 第24-27页 |
·社会原因 | 第24-25页 |
·文学发展原因 | 第25-27页 |
4 民工文学的思想价值和社会功能 | 第27-30页 |
·民工文学的思想价值 | 第28-29页 |
·民工文学的社会功能 | 第29-30页 |
5 民工文学的审美价值 | 第30-34页 |
6 民工文学的缺失 | 第34-37页 |
第2章 民工文学中“民工”形象及变迁 | 第37-68页 |
1 民工的形象分析 | 第37-43页 |
·民工群体的类型形象 | 第37-40页 |
·民工人物的婚姻与人格 | 第40-43页 |
2 民工自我记录形象的变迁 | 第43-53页 |
·城市边缘人 | 第43-49页 |
·城市沉浮者 | 第49-52页 |
·精神守望者 | 第52-53页 |
3 作家笔下形象的变迁 | 第53-68页 |
·从乡土文学而来 | 第53-54页 |
·城市追梦者 | 第54-58页 |
·物欲迷惑者 | 第58-60页 |
·城市变化见证者 | 第60-68页 |
第3章 民工文学主题研究 | 第68-88页 |
1 “苦难”主题 | 第68-75页 |
·生存的苦难 | 第68-70页 |
·精神的苦难 | 第70-73页 |
·人性的苦难 | 第73-74页 |
·超越苦难 | 第74-75页 |
2 “复仇”主题 | 第75-78页 |
3 “反思”主题 | 第78-81页 |
4 “还乡”主题 | 第81-83页 |
·困境中对故乡的怀念 | 第81-82页 |
·血液里的土地情结 | 第82-83页 |
·回不去的故乡 | 第83页 |
5 “讨薪”主题 | 第83-85页 |
6 “留守儿童”主题 | 第85-88页 |
第4章 民工文学的反思与评价 | 第88-98页 |
1 理性审视民工文学的创作现状 | 第88-93页 |
·夸大苦难 | 第88-91页 |
·理论研究缺乏 | 第91-92页 |
·思想价值的缺失 | 第92-93页 |
2 相关叙事的价值与缺陷 | 第93-98页 |
·叙事的价值 | 第94-95页 |
·叙事的缺陷 | 第95-98页 |
结语 | 第98-101页 |
注释 | 第101-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08-109页 |
后记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