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沉默现象背后的社会控制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7页 |
|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 ·关于课堂沉默现象的研究 | 第11-13页 |
| ·关于社会控制的研究 | 第13-16页 |
| ·关于课堂教学中社会控制方式的研究 | 第16-18页 |
| ·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述评 | 第18-19页 |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 ·课堂 | 第19页 |
| ·课堂沉默 | 第19页 |
| ·社会控制 | 第19-20页 |
| ·研究设计 | 第20-21页 |
| ·研究假设 | 第20页 |
|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研究过程 | 第21-27页 |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2-23页 |
| ·研究对象的背景 | 第23页 |
| ·研究现场的进入 | 第23-24页 |
| ·研究实施的过程 | 第24-25页 |
| ·研究现场的退出 | 第25页 |
| ·研究伦理的反思 | 第25-27页 |
| 第2章 学生课堂沉默的表现类型及形成过程 | 第27-33页 |
| ·学生课堂沉默的表现特点 | 第27-28页 |
| ·阶段性 | 第27页 |
| ·差异性 | 第27-28页 |
| ·被动性 | 第28页 |
| ·情境性 | 第28页 |
| ·学生课堂沉默的表现类型 | 第28-29页 |
| ·服从型沉默 | 第28-29页 |
| ·逃避型沉默 | 第29页 |
| ·犹豫型沉默 | 第29页 |
| ·无奈型沉默 | 第29页 |
| ·学生课堂沉默的形成过程 | 第29-33页 |
| ·不屑性忽略阶段 | 第29-30页 |
| ·抗议性争辩阶段 | 第30页 |
| ·试探性沟通阶段 | 第30-31页 |
| ·选择性服从阶段 | 第31页 |
| ·根本性沉默阶段 | 第31-33页 |
| 第3章 学生课堂沉默背后的社会控制机制表现 | 第33-47页 |
| ·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规范控制 | 第33-42页 |
| ·日常规范控制 | 第33-38页 |
| ·空间结构控制 | 第38-40页 |
| ·时间分配控制 | 第40-42页 |
|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知识控制 | 第42-47页 |
| ·教学计划的制定 | 第42-43页 |
| ·教学内容的讲授 | 第43页 |
| ·教学方法的选择 | 第43-44页 |
| ·教学评价的控制 | 第44-45页 |
| ·规范控制与知识控制的交互作用:以体育课为例 | 第45-47页 |
| 第4章 学校教育中的社会控制机制运作 | 第47-56页 |
| ·学校教育中的规范控制机制 | 第47-50页 |
| ·学校规范中的微观权力 | 第47-48页 |
| ·学校场域中的社会控制 | 第48-49页 |
| ·学校规范中的惯习效应 | 第49-50页 |
| ·学校教育中的意义控制机制 | 第50-52页 |
| ·官方知识:意义控制的载体 | 第50-51页 |
| ·教师:意义控制的执行人 | 第51页 |
| ·课堂教学:意义控制的实施过程 | 第51-52页 |
| ·社会控制与学生自主的平衡机制 | 第52-54页 |
| ·利益诉求的平衡 | 第52-53页 |
| ·控制手段的改进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 | 第54页 |
| ·教师教学:作为社会控制的中介 | 第54-55页 |
| ·学生沉默:作为社会控制的结果 | 第55-56页 |
| 第5章 研究反思 | 第56-59页 |
| ·研究立场的反思 | 第56页 |
| ·研究对象的反思 | 第56-57页 |
| ·研究方法的反思 | 第57页 |
| ·理论诠释的反思 | 第57-59页 |
| 附录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