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理论论文--线路振动论文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系统耦合振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1-16页
     ·列车模型的发展状况第11-12页
     ·无砟轨道模型的发展状况第12-14页
     ·高速铁路路基模型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5-16页
   ·列车-无砟轨道-路基系统动力学评价方法和标准第16-19页
     ·车体振动评价方法和标准第17页
     ·钢轨振动评价方法和标准第17-18页
     ·轨下系统评价方法和标准第18-19页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9-20页
第二章 列车-无砟轨道-路基系统垂向耦合振动模型第20-39页
   ·列车-无砟轨道-路基系统的有限元离散第20-25页
     ·列车模型及单元划分第20-22页
     ·无砟轨道-路基模型及单元划分第22-25页
   ·车辆振动方程的建立第25-29页
     ·车体、转向架质量矩阵第25-26页
     ·二系弹簧-阻尼单元的特性分析第26页
     ·移动连接单元的振动特性第26-29页
     ·车辆振动方程第29页
   ·无砟轨道-路基振动方程的建立第29-36页
     ·梁单元特性第29-31页
     ·弹簧-阻尼单元特性第31-32页
     ·轨下单元特性第32-34页
     ·梁单元和弹簧-阻尼单元的连接第34-36页
     ·无砟轨道-路基振动方程第36页
   ·列车-无砟轨道-路基系统垂向耦合模型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列车-无砟轨道-路基系统垂向耦合振动响应分析第39-54页
   ·运动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第39-41页
   ·列车-无砟轨道-路基系统耦合振动方程分析程序流程图第41-42页
   ·计算模型长度及参数的取值第42-43页
     ·计算模型长度的取值第42页
     ·计算模型参数的取值第42-43页
   ·车体振动加速度的响应分析第43-45页
   ·钢轨动力特性分析第45-48页
   ·轨道动力板响应分析第48-50页
   ·基床和路基动力响应分析第50-52页
   ·计算结果对比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系统空间动力有限元分析第54-75页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的无砟轨道-路基动力学模型第54-58页
     ·计算模型和单元类型第54-56页
     ·移动荷载施加方式第56页
     ·轨道不平顺的处理第56-57页
     ·计算模型长度第57页
     ·边界条件的处理第57页
     ·无砟轨道-路基模型求解流程图第57-58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58-71页
     ·行车速度对无砟轨道-路基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第59-62页
     ·轨道不平顺对无砟轨道-路基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第62-66页
     ·路基结构参数对无砟轨道-路基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第66-69页
     ·单、双向行车下无砟轨道-路基系统动力响应比较第69-71页
   ·计算结果对比第71-73页
     ·垂向模型与空间模型的对比第71-72页
     ·本文模型与参考文献的对比第72-73页
   ·本章小节第73-7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结论第75-76页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路编组站车辆编组作业三维可视化仿真研究
下一篇:重载运输条件下既有线路运力资源优化配置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