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导言第11-16页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1. 选题的目的第11页
  2. 选题的意义第11-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4-16页
  1. 研究方法第14页
  2. 创新之处第14-16页
一、 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建构意义第16-25页
 (一) 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第16-18页
  1. 师生关系的内涵第16-17页
  2.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第17页
  3. 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第17-18页
 (二) 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第18-22页
  1. 民主平等第18-19页
  2. 尊重理解第19-20页
  3. 情感愉悦第20-21页
  4. 互助合作第21页
  5. 感恩持久第21-22页
 (三) 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意义第22-25页
  1.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第23页
  2. 建设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第23-24页
  3.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职责和使命第24页
  4.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第24-25页
二、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建构的现状第25-35页
 (一)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第25-27页
  1. 调查对象、工具及调研程序第25-26页
  2. 调查结果分析第26-27页
 (二)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第27-30页
  1. 师生情感疏远淡漠第27-28页
  2. 师生交往功利化第28-29页
  3. 师生交流对话被动第29页
  4. 师生矛盾逐渐多元第29-30页
 (三)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0-35页
  1. 社会关系的因素第30-31页
  2. 学校方面的因素第31-32页
  3. 教师方面的因素第32-33页
  4. 学生方面的因素第33-35页
三、 建构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第35-46页
 (一) 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第35-38页
  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第35-36页
  2. 健全科学的评价制度第36-37页
  3. 制定师生和谐交往的相关要求第37页
  4. 完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第37-38页
 (二) 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第38-40页
  1. 营造自由民主平等的文化氛围第38页
  2. 创设尊重包容的文化环境第38-39页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第39-40页
 (三) 拓宽师生交往渠道第40-41页
  1. 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师生交流的频度和深度第40页
  2. 倡导师生访谈式的辅助教学模式第40-41页
 (四) 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第41-43页
  1. 提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第41页
  2. 提高人格修养,塑造人格魅力第41-42页
  3. 掌握与学生沟通的艺术和技巧第42-43页
 (五) 建构师生互尊互爱的交往机制第43页
  1. 倡导尊师爱生第43页
  2. 坚持以学为本第43页
  3. 树立正确的自我观第43页
 (六) 运用现代化通讯和网络工具第43-46页
  1. 移动电话:通话与短信第44页
  2. 移动飞信第44页
  3. 即时在线交流与交流群第44-45页
  4. 电子邮件第45页
  5. 博客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注释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职教中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