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部分 | 第10-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一) 总体思路 | 第10页 |
(二) 具体目标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一) 关于教育(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 第11-12页 |
(二)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实践 | 第12-13页 |
三 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 第13-15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 历史教学与生活联系的缘由 | 第13-14页 |
2. 实现历史教学与生活联系的理论探索 | 第14页 |
3. 基于实现历史教学与生活联系的教学设计探究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讨论与分析部分 | 第15-69页 |
一 历史教学与生活联系的缘由 | 第15-33页 |
(一) 引领教育回归生活的需要 | 第15-19页 |
1. 教育的对象 | 第16页 |
2、教育的属性 | 第16页 |
3. 教育的目的 | 第16-19页 |
(二) 适应历史新课程内容特点的需要 | 第19-25页 |
1. 增强了与社会进步联系的课程内容 | 第20页 |
2. 增加了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内容 | 第20-21页 |
3. 增强了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 第21-22页 |
4. 及时地反映历史科学研究的新趋势、新成果 | 第22-25页 |
(三)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 | 第25-33页 |
1. 学习方式的内涵及重要性 | 第25-26页 |
2. 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现状分析 | 第26-28页 |
3. 推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途径与方法 | 第28-33页 |
二 实现历史教学与生活联系的理论探索 | 第33-53页 |
(一)、 教师应树立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观、教师观与学生观 | 第33-38页 |
1. 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观 | 第34-35页 |
2. 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观 | 第35-37页 |
3. 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学生观 | 第37-38页 |
(二)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与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 第38-46页 |
(三)、 要准确理解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特点与要求 | 第46-50页 |
1. 从课程性质来看 | 第47-48页 |
2. 从课程的特点及要求来看 | 第48-50页 |
(四) 要明确实现历史教学与生活联系的目的方法及范围 | 第50-53页 |
1. 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的方法 | 第51-52页 |
2. 有利于实施教学方式与学生生活联系的方法 | 第52-53页 |
三.基于实现历史教学与生活联系的教学设计探究 | 第53-69页 |
(一) 理论探究:影响教学设计实施的几个理论问题分析 | 第54-59页 |
1. 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设计观 | 第54-55页 |
2. 要明确教学设计的原则 | 第55-57页 |
3. 要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 第57-59页 |
(二) 实践探索:基于实现历史教学与生活联系的教学设计操作及分析 | 第59-69页 |
1、 设计背景 | 第59页 |
2、 设计操作及分析 | 第59-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