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ECG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引言 | 第9页 |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心电分析国内外历史与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心电图基础知识 | 第14-23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心电的起源和心电图 | 第14-17页 |
| ·心电的产生 | 第14-15页 |
| ·心电图的组成部分 | 第15页 |
| ·长期心电信号的特性 | 第15-16页 |
| ·心律失常 | 第16-17页 |
| ·ECG 波形模式及参数的检测 | 第17-21页 |
| ·QRS 波检测 | 第17-20页 |
| ·P 波的检测方法 | 第20页 |
| ·ST 段检测方法 | 第20-21页 |
| ·心电信号的各种干扰因素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信号提取放大电路设计 | 第23-43页 |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23页 |
| ·模拟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第23-42页 |
| ·引言 | 第23-24页 |
| ·心电信号放大电路设计要求 | 第24-27页 |
| ·前置放大器设计 | 第27-30页 |
| ·工频陷波器 | 第30-36页 |
| ·低通滤波电路 | 第36-39页 |
| ·高通滤波电路 | 第39-41页 |
| ·导联脱落检测电路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 | 第43-56页 |
| ·引言 | 第43-44页 |
| ·单片机系统性能特点 | 第44-46页 |
| ·单片机选型要求 | 第44-45页 |
| ·AT89C52 单片机性能特点 | 第45-46页 |
| ·A/D 转换 | 第46-50页 |
| ·12位逐次逼近式 A/D 转换器-AD1674 | 第46-48页 |
| ·单片机与 A/D 转换器接口电路 | 第48页 |
| ·电平提升电路 | 第48-49页 |
| ·数据采集控制及软件处理 | 第49-50页 |
| ·数据存储系统 | 第50-52页 |
| ·数据缓冲 | 第50页 |
| ·AT29LV040 大容量闪存 | 第50-51页 |
|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 第51-52页 |
| ·液晶显示系统 | 第52-54页 |
| ·RS232 串行接口电路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ECG 信号的预处理 | 第56-77页 |
| ·引言 | 第56-57页 |
| ·QRS 波检测算法 | 第57-67页 |
| ·基于滤波和阈值检测的方法简介 | 第58-59页 |
| ·心电信号采集后软件预处理方法 | 第59-64页 |
| ·阈值检测原理 | 第64-66页 |
| ·Q 波与 S 波定位 | 第66-67页 |
| ·ST 段测量 | 第67-70页 |
| ·ST 段测量方法简介 | 第67-68页 |
| ·ST 段测量的 J+X 算法实现 | 第68-70页 |
| ·自适应相干模板法实时滤波 | 第70-76页 |
| ·基本原理 | 第71-72页 |
| ·幅频响应分析 | 第72-73页 |
| ·滤波器设计 | 第73-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作者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