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法曲的起源与流变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 选题的意义 | 第7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7-14页 |
第一章 法曲的艺术渊源 | 第14-32页 |
第一节 法曲产生诸说 | 第14-16页 |
一 法曲来源于佛曲音乐之说 | 第14-15页 |
二 法曲来源于道曲音乐之说 | 第15页 |
三 法曲来源于清商乐之说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法曲的产生 | 第16-32页 |
一 法曲之产生 | 第16-28页 |
二 法曲之得名 | 第28-32页 |
第二章 法曲在唐代的发展 | 第32-47页 |
第一节 法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法曲在唐代的地位 | 第35-41页 |
一、梨园与法曲 | 第36-37页 |
二、白居易对法曲的贡献 | 第37-41页 |
第三节 从《霓裳羽衣曲》看法曲在中唐后期的嬗变 | 第41-44页 |
一、曲式结构的变化 | 第41-42页 |
二、舞蹈的变化 | 第42-43页 |
三、伴奏乐器的变化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唐代法曲与大曲的关系 | 第44-47页 |
一、两者之区别 | 第44-45页 |
二、两者之联系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唐代法曲的遗存与流布 | 第47-64页 |
第一节 唐代法曲在宋代的遗存 | 第47-50页 |
一、宋代宫廷法曲 | 第47-48页 |
二、法曲在民间的流传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唐代法曲在日本、朝鲜等国的流布 | 第50-64页 |
一、唐代法曲与日本的雅乐 | 第50-61页 |
1、唐代燕乐东输 | 第50-51页 |
2、唐代燕乐与日本雅乐的关系 | 第51-52页 |
3、传入日本的法曲 | 第52-60页 |
4、唐法曲对日本雅乐的影响 | 第60-61页 |
二、唐代法曲与朝鲜的唐乐 | 第61-64页 |
1、中朝音乐文化交流 | 第61-62页 |
2、唐代燕乐对朝鲜音乐的影响 | 第62-63页 |
3、传入朝鲜的唐法曲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