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1 情绪智力 | 第9-13页 |
·情绪智力理论的产生 | 第9页 |
·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及其维度 | 第9-11页 |
·Salovey和Mayer的观点 | 第9-10页 |
·Goleman的观点 | 第10页 |
·Bar-On的观点 | 第10-11页 |
·国内关于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 | 第11页 |
·情绪智力的测量 | 第11-13页 |
·《Bar-on情商量表》(EQ-i) | 第11-12页 |
·《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S) | 第12页 |
·《情绪能力调查表(ECI 360) | 第12-13页 |
·《情绪智力量表》(EIS) | 第13页 |
·中学生情绪智力的性别差异 | 第13页 |
2 自我调节学习 | 第13-18页 |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 第13-14页 |
·自我调节学习的界定 | 第14-15页 |
·几种不同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 第15-17页 |
·自我调节学习的强化理论 | 第15-16页 |
·自我调节学习的发展观点 | 第16页 |
·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理论 | 第16-17页 |
·自我调节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 第17页 |
·自我调节学习的测量 | 第17-18页 |
·自我调节学习的性别差异 | 第18页 |
3 情绪智力与自我调节学习 | 第18-20页 |
·情绪智力与自我调节学习方法 | 第18-19页 |
·情绪智力与自我调节学习的动机成分 | 第19页 |
·情绪智力与意志 | 第19页 |
·情绪智力与自我图示 | 第19页 |
·情绪智力与归因 | 第19页 |
·情绪智力与情绪调节 | 第19-20页 |
4 问题的提出 | 第20-23页 |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1-23页 |
·情绪智力与自我调节学习 | 第22页 |
·不同情绪智力成分与不同自我调节学习成分之间的关系 | 第22页 |
·性别对情绪智力与自我调节学习关系的影响 | 第22-2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1 被试 | 第23页 |
2 研究工具 | 第23-24页 |
·《情绪智力量表》(EIS) | 第23页 |
·《自我调节学习问卷》 | 第23-24页 |
3 研究程序 | 第24页 |
4 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三、研究结果 | 第25-32页 |
1 《情绪智力问卷》(EIS)的信效度分析 | 第25-26页 |
·《情绪智力问卷》(EIS)的结构效度 | 第25-26页 |
·《情绪智力问卷》(EIS)的信度 | 第26页 |
2 中学生情绪智力与自我调节学习的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中学生情绪智力的一般特点 | 第26-27页 |
·自我调节学习的一般特点 | 第27页 |
3 中学生情绪智力与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 | 第27-30页 |
·情绪智力与自我调节学习的相关关系 | 第27-28页 |
·中学生情绪智力各因素对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 | 第28-30页 |
·中学生情绪智力各因素对动机策略的影响 | 第28页 |
·中学生情绪智力各因素对学习策略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中学生情绪智力各因素对目标策略的影响 | 第29页 |
·中学生情绪智力各因素对学业意志AVSI策略的影响 | 第29-30页 |
4 情绪智力与性别对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 | 第30-32页 |
四、讨论与结论 | 第32-45页 |
1 分析讨论 | 第32-36页 |
·中学生情绪智力与自我调节学习的一般特点 | 第32页 |
·中学生情绪智力与自我调节学习的相关关系 | 第32-33页 |
·中学生情绪智力对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 | 第33-35页 |
·情绪智力与性别对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 | 第35-36页 |
2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36-45页 |